西南交通大学:原子级制造技术成果转化助力产业创新发展

2025-11-11 19:47:44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刘侠 通讯员 魏源成

近日,四川省教育厅组织开展了四川省高校科技成果典型案例评审会。会上,西南交通大学钱林茂教授为首席科学家的原子级制造团队研发的原子级制造技术凭借其创新性技术和产业化应用成果引发关注。该成果不仅突破了传统制造技术在极限精度控制和超精密加工上的束缚,更为我国生物医药、新能源等战略性产业的发展及制造技术的跨越式进步提供了重要支撑。

长期以来,原子级制造相关的高精度加工与核心技术长期由国外主导,国内企业在技术获取与产业链安全方面面临一定挑战。历经20年的持续攻关,研究团队以原子层去除技术为起点,融合多种工艺方法,逐步开发出原子级制造技术及配套样机。该技术的初步落地,为我国在先进芯片加工、航空航天关键零部件性能提升等领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新的支撑。

记者了解到,原子级制造技术作为前沿制造技术,其应用将大力推动制造技术创新与变革。该技术将攻克原子层批量去除、操纵、构筑和检测等技术与工程难题,促进相关领域技术创新和进步,实现制造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同时,它也将助力培育和壮大生物医药、新能源、柔性电子等新兴产业,带动相关产业链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这一成果的取得,也将得益于四川高校深化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改革的系统布局。

近年来,西南交通大学以科创园建设为抓手,积极探索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新路径,构建起“1+5+N”的成果转化制度体系,进一步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奖励,单独设置科技成果转化型高级职称序列,以成果转化实效为核心指标建立评价体系,设立成果转化高层次人才序列拓宽人才成长通道,不断激发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活力。

下一步,西南交通大学将坚持双向奔赴的成果转化“共生”新理念,充分发挥企业需求牵引、研发经费和社会资本投入作用,构建“科学家+工程师”的联合团队,深入探索有组织“共生”式科技成果转化新模式,促进“政校企”深度融合,实现科技成果就地研发、就地转化、就地产业化,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力争通过3—5年时间,将西南交通大学科创园建设成为“引才、育才、聚才、留才”的创新人才集聚地、高新技术企业集群高地。

责任编辑:陈可轩
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