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叶青 龙跃梅
近6万名观众,10个远端集结点,95条保障路线……在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以下简称“十五运会”)开幕式现场,怎样高效保障人员安全有序,确保通信网络、交通运行万无一失?答案藏在十五运会及残特奥会广州赛区赛事运行保障指挥系统(以下简称“广州赛区MOC指挥系统”)里。
11月12日,科技日报记者来到十五运会广州赛区MOC赛事指挥部,揭秘指挥部如何凭借广州赛区MOC指挥系统实现“一个平台管全运”。

让指挥系统“可观、可感、可用”
“建设本次全运会指挥系统,挑战极大。”广州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总工程师、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广州赛区执委会数字技术部副部长李刚表示,广州赛区未新建比赛场馆,没有集中设置运动员村和媒体村,所有场馆、酒店、集结点分散,运动员、观众、媒体的流线复杂。“因此我们搭建了个真正能实现‘一键发起、全网联动’的平台,同时这个平台可以从赛事侧走向城市侧,满足‘绿色办赛’原则。”
“我们在全国重大赛事首创‘时间、空间、人群三屏一体指挥视图’的设计概念。”李刚介绍,他们运用大模型、数字孪生等技术手段,让指挥系统“可观、可感、可用”。
广州赛区MOC指挥系统将分散的场地、人群、车辆、日程安排等海量赛事数据,转化为可视化动态图表与三维空间模型,不仅等比例还原体育场馆、火炬传递等重要场所实景,还可通过AI大模型自动启动相应预案,生成决策建议。过去要在十几个系统间来回切换,现在通过该系统,轻点鼠标即可轻松调阅火炬传递、开幕式、赛事运行等十余个重大场景的“专属数据看板”。
值得一提的是,该指挥系统融合了通信功能。工作人员手机无需事先安装App,就可收到“全运广州”指挥部的一键呼叫调度。
让沉默的数据“开口说话”
如何将纷繁庞杂且多源异构的数据势能,转化为赛事指挥效能?广州赛区MOC指挥系统创新应用“数图联动+视图联动+表图联动”三协同模式,让沉默的数据“开口说话”,为指挥长点亮“洞察之眼”。
记者在赛事指挥演练现场看到,系统模拟突发预警的一幕:某场馆入口人流量快速增长,可能出现拥堵,指挥长点击预警信息,在三维地图精准定位坐标,系统快速打开周边视频实时画面,通过视频通话调度该场馆安保人员和志愿者前往现场维持秩序。整个处置过程不到2分钟。
现场工作人员介绍,广州赛区MOC指挥系统底层能力不仅有分布式计算与智能决策引擎的强力支撑,更有来自城市侧、赛事侧、场馆侧以及互联网侧多维数据的强力加持。坚实的城市数字基础设施,给了智慧指挥最大的底气,在广州真正实现“一键发起、全网联动”。目前,该系统已对接交通、气象、生态等10多个部门业务系统,累计接入216类主题数据。“我们交付的不止是一套赛事保障系统,更是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城市智慧治理范式。”广州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局长、广州执委会数字技术部部长黄津表示。
这套系统的硬核技术植根于广州“办赛与办城并重”的深层布局,有赖于广州数十年智慧城市建设布局。据悉,该系统还将反哺城市治理,继续服务广州马拉松、广交会等重大赛事及活动的指挥调度工作,成为公共服务平台。(科技日报广州11月12日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