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全球在建规模最大液态空气储能项目

2025-11-13 15:30:23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张添福 通讯员 李莎莎

青海省海西州格尔木市的戈壁滩上,巨型白色罐体非常抢眼。罐体内,零下194℃的极寒环境中,能量正以液态空气的形式静静“蛰伏”。

这里便是进入最后调试阶段的中国绿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打造的全球最大液态空气储能示范项目——青海省6万千瓦/60万千瓦时液态(化)空气储能示范项目。这个被工程师们称为“超级空气充电宝”的巨无霸,正悄然完成着电能“时空转移”的魔法,成为我国液化空气储能领域的新标杆。

破冰:高原上的技术攻坚战

2022年1月,青海省“揭榜挂帅”新型储能项目发榜,液态空气储能这一前沿技术成为攻坚焦点。彼时,这项技术在国内尚属空白,国际上也仅有少数国家处于探索阶段,高原规模化应用更无先例可循。

中国绿发与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组建联合团队,一场针对技术瓶颈的攻坚战正式打响。团队历经无数次试验,终于突破深低温梯级蓄冷技术瓶颈,研发出常压低温存储系统,成功解决了空气存储和恒压释放的核心难题。   

2023年7月1日,项目正式开工建设。作为建设单位,中国绿发青海分公司与技术攻坚团队克服高原环境带来的重重挑战,将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七项国际创新技术融入工程实践,成功实现液化空气储能技术从百千瓦级到万千瓦级的规模化突破。

中国绿发青海分公司液化空气储能项目部副经理姜宇告诉记者,目前,项目基建及设备安装已完成,进入紧张调试阶段,其全国产化设备配置,标志着我国在该领域彻底摆脱了对外依赖。 

该项目跻身国家能源局新型储能示范项目和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名单,今年还成功入选中关村论坛十项重大科技成果。

魔法:零下194℃的“储电密码”

在该项目中控室的大屏幕前,中国绿发青海省液化空气储能项目部技术专工钱亚东说:“这个项目的核心,就是让空气在极寒中‘变身’储能载体。”

据悉,这套总功率6万千瓦、储能容量60万千瓦时的系统,运作原理看似简单却暗藏精密玄机。电网低谷时段,多余电能驱动压缩机运转,净化后的空气被压缩成高压高温气体,经冷却后送入冷箱液化,最终储存在常压低温储罐中,而压缩过程中产生的热能则被回收存储在高压球罐内;用电高峰来临时,液态空气经加压气化,在蓄冷介质和回收热能的双重加热下,形成高压高温气体驱动膨胀机发电,实现“谷电峰用”的完美闭环。

液态空气的密度是常温气态空气的750倍,却能在常压下安全存储。这项技术不仅解决了传统储能密度低、安全性差的痛点,更具备清洁低碳的突出优势——运行工质就是空气,全程无二氧化碳及污染物排放,设备寿命长且不受地理条件限制,在戈壁、高原等极端环境下均可稳定运行。 

作为目前全球在建规模最大的液态空气储能项目,其建成后将创下发电功率和储能规模两项世界第一。单次储能可连续放电10小时,输送60万度清洁电能,全年输电量约达1.8亿度,足以满足3万户家庭一年的用电需求。而配套建设的25万千瓦光伏项目,更让这个“充电宝”拥有了绿色能源自给能力。

就像新能源发电的“稳定器”,在光伏大发的白天,多余电能被储存起来;夜晚用电高峰时,液态空气“释放能量”,有效破解了可再生能源“弃风弃光”和电网供需失衡的难题。

这项技术为“沙戈荒”地区新能源基地建设提供了全新解决方案,也为全球新型储能产业发展提供“中国方案”。

责任编辑:王倩
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