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刘侠 实习生 刘桂源
近日,记者从四川省高校科技发展中心获悉,在相关科研项目支持下,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白杨团队研发的人工智能安全与隐私关键技术,凭借扎实的理论创新、高价值专利布局及显著的产业化成效备受关注。该成果不仅构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体系,更响应国家战略需求,为智能网联车、元宇宙等领域的安全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长期以来,分布式协同学习过程中的安全与隐私保护是人工智能领域的关键痛点。白杨团队聚焦实际需求,深入开展技术攻关。团队提出分布式协同学习隐私保护方法,攻克多项技术难题,形成了包括隐私保护动态评估模型、可证明的轻量化隐私保护协议、基于激励的主动隐私增强机制等在内的系列理论模型与解决方案,成功获得多项发明专利。
据悉,该技术可有效保障分布式协同学习过程的安全与隐私,应用场景广泛,在智能网联车、元宇宙等领域具有极强的实用价值和推广前景。目前,相关专利技术已转让或许可给成都赛宁网安科技有限公司,受让单位基于该技术开发了多款产品,2024年实现销售收入约1056.78万元,利税436.78余万元,预计后续每年新增销售额1000万元以上。同时,依托该项目已培养7名硕士研究生,为行业输送了专业技术人才。
这一成果的转化落地,离不开学校对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大力支持。学校积极鼓励发明人以多种形式转化科研成果,建立了规范的专利转化流程。在发明人与受让单位达成初步意向后,学校邀请专家团队综合评估专利价值、技术水平和市场前景,并通过公示程序最终完成转让。同时,学校还为技术持续研发提供平台和资源支持,为技术迭代升级提供了有力保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