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王姗姗
11月13日,2025陆海新通道经济发展论坛在重庆举行。本届论坛以“创新协同 共建共享 赋能跃升”为主题,由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与重庆市人民政府口岸和物流办公室共同主办。现场,重庆市人民政府口岸和物流办公室主任杨琳发布了西部陆海新通道综合服务体系及建设成果,标志着西部陆海新通道从初期的物理连通迈入以数字化技术为支撑,以提质增效、价值创造为核心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该综合服务体系由重庆市牵头建成,包括贸易撮合、物流组织、融资结算和专业服务四个板块。其中,贸易、物流、金融是综合服务体系功能的核心,由政府侧和市场侧的平台、企业共同打造;通关、法律、商事、税务等专业服务作为保障支撑,可为企业出海提供全天候数字顾问服务。
在贸易撮合板块,综合服务体系以阿里巴巴国际站全球4000万活跃企业用户为基础,共建汇聚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13+2”省(区、市)商家的陆海国际站,通过全球买家、卖家的询盘数据分析,精准适配陆海国际站商户,降低获客成本。陆海国际站将于今年底前正式开放。
针对传统模式下,企业需多头对接船公司、铁路、车队等多方主体流程复杂、环节繁琐的痛点,综合服务体系可根据海内外企业需求匹配最优物流方案,实现智能比价、一键下单、全程追踪的一站式数字化服务。综合服务体系还设置了航运贸易数字化跨境结算融资服务体系,可为企业提供“货物在途、实时结算、资金到账”的“一站式”数字金融服务。目前,加工贸易和离岸贸易结算等各类通道金融应用场景已累计便利融资结算超1000亿元。
自2017年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首次开行以来,尤其是2019年陆海新通道上升为国家战略后,数字陆海新通道的开发建设速度不断加快,数字赋能陆海新通道高质量发展成为各方共识。
在论坛系列活动之一的2025陆海新通道航商大会现场,重庆电子口岸中心主任谭斌发布了数字陆海新通道八大应用场景。
“目前已汇集数据4亿条,共享调用超8000万次,这些数字能力正在重构物流效率。”据谭斌介绍,智慧铁海联运场景整合了200多个国家的贸易风险数据,可实现“一码贯通”;智慧长江物流场景则用AI优化三峡过闸,将24小时编排时间压缩至10分钟。
在11月12日举办的西部陆海新通道省际协商合作联席会议第五次会议上,与会嘉宾也呼吁各方共同参与航运贸易数字化改革,依托国家区块链网络推动区块链技术创新应用,打造公共数据链上可信交互能力,安全共享数据要素,协同赋能业务模式创新,提升通道运行整体智治水平,真正让数字化成为陆海新通道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