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杨雪
近日,存储芯片市场出现罕见的价格倒挂:技术上相对落后的DDR4内存价格竟持续高于更先进的DDR5。数据显示,DDR4 32GB RDIMM价格已突破290美元,较年初飙升逾300%,而同容量DDR5涨幅尚不及前者一半。
这种价格背离源于供需的深层矛盾。国内数据中心等需求端仍大量采用支持DDR4的上一代CPU平台,而全球主要D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厂商已相继对DDR4实施停产计划。行业人士透露,上游芯片厂商库存已降至罕见低位,消费级内存的产能被严重挤压。同时,大型电子公司为确保供应,纷纷与巨头签订长期供应协议,导致消费端需求可获得的份额更少。
AI成为全球DDR5普及的核心引擎
当前,英特尔、AMD的新一代平台已全面转向DDR5,三星、美光等存储巨头也基本停止DDR4新品开发。
DDR4标准于2012年发布,DDR5标准在2020年正式推出。历经近十年的技术迭代,DDR5在性能上实现显著跨越,逐步在高端应用领域确立起明显优势。根据集邦咨询发布的2025年第一季度数据,在全球服务器DRAM市场中,DDR5产品出货量占比已超过90%,成为AI训练、云计算等高算力应用场景中的主流选择。
但国内生态的适配进度明显滞后。“DDR5的导入需要CPU、主板、固件的全栈支持,这恰恰是国内产业的薄弱环节。”相关从业人员表示,相比之下,英特尔早在2022年就要求其至强处理器必须搭配DDR5内存,“在AI推理场景下,仍使用DDR4的平台在处理并发请求时,延迟明显偏高。如果不能在短期内完成DDR5的切换,我们在服务响应速度上将丧失竞争力。”

DDR4价格倒挂,影响产业生态
随着三星、SK海力士等全球存储巨头将产能重点转向DDR5和AI用高带宽内存,DDR4的生产线正在持续收缩。这种供给端急剧变化引发市场连锁反应,部分渠道商开始囤积库存,推动DDR4现货价格出现非理性上涨,甚至溢价超50%的交易也从个案演变成行业普遍现象,偏离正常的价格形成机制。
与国际市场的火热形成鲜明对比,DDR5在国内的普及面临生态系统协同的考验。DDR5作为新一代内存标准,需要CPU、主板、操作系统及应用软件的全方位适配,这对国内厂商的技术积累和标准协同能力提出更高要求。而在国际市场,英特尔、AMD等芯片巨头早已在其服务器平台全面转向DDR5。
在5G通信、生成式AI等高算力应用场景中,包括基站、边缘计算节点及数据中心算力基础设施,若不能及时升级至DDR5内存,将难以满足低延迟、高并发的数据处理需求。同样,在金融服务领域,如果核心系统仍固守DDR4架构,未来在处理高频交易、实时风险控制等任务时,将面临显著的数据传输瓶颈,不仅造成算力资源浪费,更会推高系统运营成本。
而且,随着DDR4价格持续攀升,其原本相对于DDR5所具有的价格优势已基本消失。
跨越转型阵痛,赢得未来优势
对我国半导体产业而言,继续固守DDR4技术路线正成为制约产业升级的关键因素。这种对上一代技术的路径依赖不仅拖慢了整体发展步伐,更可能使我国在全球AI算力竞争的关键时刻陷入被动。
从产业供给层面看,如果DRAM制造商因短期DDR4价格倒挂的利润诱惑而维持或扩大其产能规模,将直接导致对DDR5等高端产品投入的不足。这对于刚步入全球DRAM头部阵营的中国企业而言,无疑是一项重大考验。
从产业演进规律看,行业需要承受包括技术适配成本、供应链重构压力以及市场供需波动在内的阶段性阵痛,这些都是技术升级必须付出的代价。在技术转换的关键窗口期,存储芯片、CPU、软件厂商等产业链各环节的深度协作显得尤为重要。
行业人士表示:“产业界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与其在日益扭曲的DDR4市场中艰难求生,不如把握DDR5带来的生态重构机遇。”
(受访者供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