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制度创新“双管齐下”  浙江舟山大宗商品进口达1.8亿吨

2025-11-13 18:22:43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齐妤晔 科技日报记者 陈瑜

近日,装载2500多吨铜精矿的“联合25”轮缓缓靠泊舟山港综保区配套码头,从船上卸下的铜精矿,以“区港联动”方式实现快速进入综保区,这是杭州海关辖区开展的首票大宗商品“区港联动”业务,也是杭州海关助力大宗资源配置枢纽建设的又一项实践措施。

2024年11月8日,全国首个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落地浙江。一年多来,杭州海关紧扣枢纽建设核心任务,坚持制度创新、模式创新,同步强化风险防控,全力助推浙江自贸试验区打造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的先行样板。

大宗商品货运量大、口岸到综保区运输车次多,“区港联动”新举措发挥舟山港综保区紧邻海港口岸的区位优势,优化车辆过卡核放流程,定制大宗商品便利进区方案,大幅提升物流效率。“实施‘区港联动’模式后,大宗商品一线进出区时间压缩约40%,同步节省成本约40%。”企业部门负责人袁豪介绍。

除了积极推进制度创新,杭州海关还结合智慧海关建设通堵点、提效能,为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建设注入智慧动能。

日前,在杭州海关所属舟山海关的全程智慧监管下,供油企业和国际航行船舶通过线上系统高效签发了电子燃料交付单(e-BDN),全程用时不到5分钟。今年7月,e-BDN在舟山落地,打通了舟山保税船燃加注业务全流程数字化管理的“最后一公里”,使舟山成为全国首个、全球第三个实现保税船燃加注全流程数字交接的港口。

此外,杭州海关针对大宗散货离岛监管效率较低、传统查验难以满足港口全天候作业需求等问题,试点水运进口铁矿石远程查验模式,货物提离放行时间压缩30%。针对进境粮食江海联运监管,自主研发粮食自动深层扦制样设备,采样效率提升2倍,并开发“进境粮食江海联运监管在线”系统,进境粮食江海联运单航次运输时长缩短近50%。

“我们聚焦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三基地两中心’建设要求,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出台实施《杭州海关支持舟山打造全球保税船燃加注中心建设工作措施》,推出6项首创性制度和2项集成性改革,同时结合智慧海关建设,打造油品、铁矿石、粮食等大宗商品智慧监管场景,助力大宗商品通关提速。”杭州海关所属舟山海关综合业务一科科长谢艺强说。

据统计,2024年11月至2025年10月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建设一年来,舟山口岸进口原油、铁矿石、煤炭、粮食、液化天然气(LNG)等大宗商品1.8亿吨,资源配置能力实现稳步提升。

责任编辑:冷媚
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