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创·在上海”总决赛举办  “早、小、硬”点亮未来

2025-11-14 16:19:45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冯妍 科技日报记者 王春

“我们现在的创新,基本都是颠覆性的。”在11月12日至14日举办的2025“创•在上海”国际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中,参赛选手、上海领钫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领钫新能源”)董事长王红说。

本次大赛,领钫新能源带来了“基于绿色循环利用磷酸基正极材料研发及产业化”项目。磷酸基正极材料在新能源电池材料市场上潜力巨大,然而,传统磷酸基正极材料回收技术耗时长、成本高,污染环境且浪费严重。而领钫新能源的新技术亮点突出,其回收再利用材料的成本价仅为原材料市场价的2/3左右,同时无需特殊用地,普通工业用地就能满足需求。

据了解,今年5月以来,大赛共收到7380个参赛项目,历经层层遴选,50个优质项目脱颖而出晋级总决赛,项目覆盖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材料等前沿赛道。

本届大赛参赛项目的初创属性更为鲜明,“早、小、硬”特色愈发凸显。参赛企业平均成立年限较往年下降近4年,企业高管、高学历创业人群占比达40%,年轻化趋势显著。赛事政策与奖项设计加大对早期初创科技项目引导力度,总决赛中初创团队、初创企业与成长企业的比例为2:2:1,更多“小而美”的硬科技项目站上顶级展示舞台。

“目前智能汽车上安装的激光雷达基本都是前视,我们的技术能够让激光雷达做到360度环视,让完全自主的L3及以上级别自动驾驶场景成为可能。”识光芯科(上海)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识光芯科”)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赵彦说。

激光雷达通过发射激光束测量目标距离、速度及轮廓信息,能快速生成三维环境模型。但当前主流车载激光雷达接收系统和发射系统均由多块芯片结构组成,系统复杂,成本高,体积大。识光芯科此次带来的参赛项目是一种高集成度、高性能、低成本的激光雷达技术。“我们通过单颗芯片集成接收系统和发射控制系统,提供了一个全方位的激光雷达片上解决方案,雷达体积大大缩小,成本也随即大幅下降。”赵彦介绍。成立于2022年的识光芯科拥有33项专利,50余人的团队中有2/3为研发人员,其中60%拥有硕士及以上学历。据赵彦透露,目前识光芯科已接到千万元级别订单。

决赛现场,机器人、新材料、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前沿领域的创新技术集中亮相。来自荷兰的创新企业基于智能聚合物材料制成机器人类人皮肤,能够为用户带来逼真触觉体验,实现机器人与人类交互的真实感;国内首家将AI技术贯穿工业视觉全链路并实现标准化产品交付的创新企业,打造颠覆性软硬一体解决方案,为工业质检等先进制造场景带来变革……

值得一提的是,2025“创•在上海”大赛进一步强化国际属性,成为上海链接全球创新网络、打造国际创业高地的关键纽带。本次大赛首次开放上海域外企业参赛,持续深化国际化程度。作为赛事重要社会化专题赛之一的“WeStart TOP100创赛”,以开放姿态汇聚全球优质资源,71支海外团队参加海外组初赛,16个项目晋级半决赛,最终有4个项目成功晋级总决赛。

责任编辑:孙莹
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