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石延寿 科技日报记者 张添福
秋末冬初,青甘两省交界地带的青海省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秋日的五彩绚烂渐渐淡去,冬日的清冷淡雅款款而来。而在民和县隆治乡桥头村光林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蔬菜基地里,复种蔬菜正迎来抢收。
“这200亩大白菜是二茬菜,11月5日采收上市,目前已出售150多吨。”光林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铁令梅说,复种大白菜亩均产量3500公斤,现在天气渐冷,正抓紧抢收出售。

露地复种蔬菜抢收扫尾,温棚鲜菇产销正旺。记者在民和县西沟乡麻地沟村食用菌基地分拣车间看到,肥硕的鲜菇采摘完毕,数名工人正动作娴熟地分拣、装袋。
“现在分拣装箱的鲜菇,下午要送往省城西宁的农副产品集散中心。”刚从民和县官亭镇集市配送鲜菇回来的麻地沟村党支部书记宁智勇忙得不亦乐乎。
麻地沟村地处脑山,以前村里的种植产业只是粮油作物。2020年,村党支部坚持党建引领、特色发展的思路,整合中央财政扶持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资金、“一村一品”项目资金、村集体原有资金等共计150余万元,建温棚、种菌菇,发展起温棚食用菌产业,截至目前已发展到占地1.27公顷,拥有5栋冬暖式现代日光温棚、1处食用菌标准化生产车间并备有保鲜库、冷库等配套设施的食用菌种植基地,年产菌菇200多吨,菌菇销售市场已从县内的乡镇集市拓展到西宁的农副产品集散中心,年销售额达60多万元。

随后,记者来到民和县核桃庄乡大庄村的羊肚菌种植基地,22栋拱棚内却是另一番景象:畦垄上的西葫芦长势喜人,瓜秧间的黄花探头露脑,鲜绿的小小西葫芦已在秧叶下悄然成形,满棚一派生机盎然。
“10天左右,首茬西葫芦就能上市了。”大庄村村民马木哈买看着瓜秧下比拇指稍粗的小小西葫芦,眼神里充满秋末冬初季节里的新期待。
他说,这些开花的西葫芦是羊肚菌收获后的季节性轮作换茬作物,同时也通过一棚两种的科学种植方式提高温棚种植效益,预计棚均产量能达到2000公斤,产出的西葫芦将全部送交到兰州红古的订单收购企业。
值得一提的是,民和县依托冷凉气候优势培育优质蔬菜品种,打造了140余公顷的高原特色冷凉蔬菜供港(出口)基地,今年供港(出口)蔬菜总产量达5230吨,实现产值2510万元,带动当地务工群众2000余人次、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
从露地种植到温棚栽培,诱人的“菜香”里处处透着“菜篮子”的欣欣向荣。据民和县现代农业服务中心副主任马丽娜介绍,“十四五”以来,该县充分发挥“两河”谷地的资源禀赋优势,创新发展思路,强化科技支撑,新建和改造蔬菜温室大棚2341栋,完善覆盖1000亩的露地蔬菜种植基地灌溉系统,先后推广蔬菜种植新技术10项、新品种20个,通过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和水肥一体化生产模式,优质蔬菜品种占比达到85%,蔬菜总产量从“十三五”末的每年11.6万吨增加到“十四五”末的每年12万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