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崔爽
“AI审批的准确率真的能比肩人类专家吗”“这套系统能否复制到我们马来西亚”……新加坡博览中心内,网商银行展台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银行从业者,他们提出这些问题的背后,是中国“AI+金融”实践的吸引力。
近日,2025新加坡金融科技节(Singapore FinTech Festival,简称SFF)在新加坡博览中心举行。本届SSF聚焦AI技术如何推动全球金融行业变革与普惠金融发展,网商银行携AI信贷、AI理财、AI营销、AI安全等应用参展。
“全世界的银行都在探索AI,这波AI浪潮,会让新兴经济体的普惠金融变得没有死角。”网商银行人工智能部总经理郑波介绍。

在AI应用创新方面,为什么中国能领先?
在郑波看来,这首先得益于数据应用受到的支持。“过去十余年,政府主导了税务、票据这些公共数据平台的建设,同时还大力倡导数据要素的流通。”郑波说,在此背景下,2015年成立之初的网商银行,有机会采用大数据风控,使得“310”(3分钟申请、1分钟放款、0人工干预)的服务模式成为可能。
其次,中国非常重视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并推出“人工智能+”战略,使得这片土壤诞生了DeepSeek、通义千问等领先的基建模型以及数量庞大的AI人才。
第三则是中国拥有价值极高的AI应用场景。中国有5200万中小微企业、1.24亿个体工商户。传统模式下,银行无法为每人配备信贷专家、理财顾问——而这正是AI最能创造价值的地方。“所以我们看到,不管是电商、支付等互联网应用,还是大模型等AI创新,中国都做得更早,走得更远。”
麦肯锡《全球银行业年度报告2025》显示,AI正给银行带来颠覆式变革,全面导入AI的银行,将实现高达20%的成本削减,并彻底改变用户服务体验。网商银行AI产研助手能阅读研报、分析产业链,AI尽调助手能通过电话、视频等多模态方式感知企业经营,实践5个月以来,AI与人工审批一致率从39%提升至90%。
“我们将AI应用于风控系统、资金申赎预测等核心业务上,AI信贷、AI理财的实践已逐步成熟。”郑波表示,“实践证明,AI能让好的、稀缺以及多元化的金融服务惠及普通的小微经营者,让金融服务更普惠、更平权。”
(受访者供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