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吴纯新
近日,湖北省委、省政府出台《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旨在健全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培育壮大高新技术产业,夯实科技供给源头,畅通成果转化通道,加快构建体现湖北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湖北作为经济大省、科教强省,在我国科技创新版图和区域经济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而独特的地位,具备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的良好条件。
湖北省经信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实施方案》包括3个部分、共24条,重点围绕创新体系“怎么构建”、创新活力“怎么释放”、创新生态“怎么营造”,从创新系统、科技供给、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产业和金融服务等方面,明确细化了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的实施路径及政策要点。
围绕创新体系“怎么构建”,《实施方案》提出通过建设高效能科技创新系统、增强高质量科技供给、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强化金融服务支持等方面优化创新体系。其中,在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方面,提出加快打造国家技术转移中部中心,加快布局概念验证中心、制造业中试平台,培育场景创新促进中心,建设科创企业孵化器,做强成果转化支撑。
围绕创新活力“怎么释放”,《实施方案》提出深化三类改革,即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新型收入分配改革、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以及以要素配置为核心的高质量市场化改革。尤其在市场化改革方面,提出探索“拨投结合”“先投后股”等模式,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探索试点“科学数据银行”模式,建立跨平台数据共享。
围绕创新生态“怎么营造”,《实施方案》提出通过重构创新政策体系、健全平台运营机制、优化创新氛围环境、强化创新服务保障,解决创新所必需的“阳光、土壤、空气、水分”问题,打造国内一流创新生态。《实施方案》特别提出制定科技创新领域宽容失败履职尽责认定工作指引,通过培育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尽职免责的创新文化,让创新的空气更清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