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何亮
赛场内,竞技比拼异常激烈;赛场外,全民健身热度不减。
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以下简称“十五运会”)举行期间,正是粤港澳大湾区天气晴朗之时,赛事承办地的市民纷纷走进户外,感受科技与运动融合所带来的健身体验。
山海相连、绿树成荫的深圳,遍布着1300多座公园,如果一天逛一个公园,至少需要3年半的时间才能走完。其中,笔架山公园尤为独特,它是深圳第一个市属体育专类公园,不仅环境优美,还藏着满满的“黑科技”。
这里有一条长达1.6公里的智慧跑道,每隔400米,就有一个智能识别杆。它可以感知并精准记录跑步者的速度、心率等数据,通过AI技术分析,跑步者就会得到一份专属运动报告。
“在智能识别杆前刷脸登录个人信息,显示登录成功后,就可以开始跑步了。”深圳跑步爱好者艾龙告诉记者,对他而言,跑步是一项缓解压力的运动,他每周运动3到4次,每次大概一个小时。“而且,公园就在写字楼楼下,随时就能找到一个比较好的锻炼空间。”艾龙说。
在深圳的公园里,除了智慧跑道,户外智能健身房也已多达百处。智能健身房互动感强、趣味性足。例如在网球场,如果没有打球的伙伴,网球机器人可以陪运动者酣畅打球。
卧安机器人创始人李志晨介绍,网球机器人不只会简单发球,它能在全场灵活移动,准确判断来球方向和速度,精准接住来球。同时,经过几个回合对打之后,它还可以适应对方打球的节奏,逐步调整接球和出球的方向以及速度。
“现在,智能场馆里的网球机器人不仅是运动搭子,还是一个贴身教练,可以分析打球的习惯、每一场球的不足以及整体表现,通过手机App给出一些定向性的指导和建议。”李志晨告诉记者,每到周末,预约与网球机器人切磋球技的爱好者络绎不绝。
从深圳来到广州,行走在大街小巷,总能碰到运动的市民,他们打乒乓球、骑行、滑滑板,处处充满运动的活力。
骑行作为一种健康自然的运动方式,日益风靡。广州从化区凭借优质的生态资源,成为很多市民青睐的骑行胜地。骑行往往远离城市中心,为了方便骑行爱好者,广州市不仅建设了骑行驿站,还开通了“骑行友好巴士”,倾力打造全民健身新场景。
广州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广州赛区执委会副主任朱小燚表示,十五运会筹办过程中,来自广州本土的专精特新企业深度参与。比如,天河体育中心活跃着上百个跑团,这里的全民健身步道和主赛场跑道是同款;搭建、运营与维护赛场周边临时设施的广州本土企业,更是将F1大奖赛、亚运会等国际赛事的经验再次带到全运赛场。截至目前,已经有195家企业申请成为广州城市合伙人,助力广州打造国际赛事中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