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陈曦
近期,随着气温逐渐降低,流行性感冒(以下简称“流感”)的活跃度开始上升。与此同时,和流感相关的网络流言也趁机作乱,影响公众的预防行为和就医决策。为此,科技日报记者采访相关专家,科学分析热传流言,助力公众理性应对。
得一次就终生免疫?
抗体仅能保护6到8个月
流感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很多人认为得过一次流感就能终身免疫,这是将流感与水痘、麻疹等病毒性疾病混淆了。”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韩雪梅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说,人感染流感病毒后,免疫系统确实会产生针对特定病毒毒株的抗体,其能帮助人体中和病毒、阻止病毒在体内复制扩散,但这种保护作用通常只能维持6到8个月,并非终生有效。
“在临床中,同一个人在不同年份反复感染流感病毒的情况很常见,甚至可能在同一个流行季感染不同的流感病毒。”韩雪梅补充道。
免疫保护“有效期”较短首先由于流感病毒善变。韩雪梅解释说,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核糖核酸(RNA),其结构不稳定,可以发生抗原漂移和抗原转变。这种善变的特性常导致下一个流行季出现的流感病毒毒株,与上一季的病毒毒株存在差异。而人体内针对上一季病毒毒株产生的抗体,无法有效识别和中和新变异的病毒毒株。
除此之外,人体内的抗体水平会随时间推移下降。人感染流感病毒后,免疫系统产生的抗体不会永久维持在高水平状态。随着感染结束,抗体滴度会逐渐下降,其对该病毒毒株的免疫防护作用也会随之减弱。
韩雪梅强调,免疫系统的这一生理特性,叠加流感病毒持续变异的特性,共同决定了流感免疫保护的暂时性。
流感是大号感冒?
二者存在本质区别
“将流感简单理解为大号感冒,是常见的网络传言,也是公众认知中最危险的误区。”天津大学泰达医院呼吸科主任医师许建新解释说,“从病原体、临床症状、并发症风险到治疗方案,这两种疾病都存在本质区别。”
许建新介绍,感冒通常由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或普通冠状病毒等引起,症状集中在上呼吸道,以流涕、鼻塞、打喷嚏为主,全身症状较轻,极少出现高热。
而流感的核心特征是起病急骤且全身症状突出。“患者往往在数小时内就会出现超过39摄氏度的高热,而且可持续3至4天,还会伴随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乏力、食欲减退等症状,以及咽喉痛、干咳、鼻塞、流涕等。”许建新说,这些症状会让患者不得不卧床休息,与感冒的轻度不适截然不同。
除此之外,流感的真正危险在于其引发的严重并发症。流感病毒会削弱人体呼吸道的防御能力,让细菌有机可乘,进而引发继发性细菌性肺炎。这也是流感致死最常见的原因。同时,流感病毒还可能直接侵袭心脏引发心肌炎,或侵入神经系统引发脑炎、脑膜炎。而感冒通常极少引发严重并发症。
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数据显示,流感每年在全球可导致300万到500万的重症病例,以及29万至65万与呼吸道疾病相关的死亡病例。
毒株变化症状完全不同?
临床症状核心特征相似
针对“不同流感病毒毒株会引起完全不同的症状”这一流言,韩雪梅认为,虽然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丁四型且有进一步的亚型区分,但它们引发的临床症状核心特征是相似的。
韩雪梅解释,所有流感病毒的攻击模式具有一致性,它们均通过入侵人体细胞,引发全身性炎症反应。这一模式决定了,无论感染何种流感病毒毒株,高烧、头痛、极度疲劳、全身肌肉酸痛这四大典型症状,几乎都会以不同组合和轻重程度出现。
不过,不同毒株导致的症状在侧重方向和严重程度上,确实存在一定差异。许建新举例道,甲型H1N1流感可能更易导致儿童和年轻人出现呕吐、腹泻等胃肠道不适;甲型H3N2流感在部分流行季中,对老年人的影响可能更为严重。
他进一步强调,个体感染流感后的最终症状表现,是病毒特性、个人免疫系统状态及基础健康状况共同作用的结果。以甲型H3N2病毒为例,健康的年轻人感染后可能仅表现为发热、咳嗽等轻症,而有心肺基础疾病的老年人感染后,却可能迅速发展为呼吸困难等重症。
从医学诊断角度看,医生无法仅凭症状判断患者感染的具体毒株,最终确诊需依靠专业检测结果。
吃奥司他韦可预防流感?
或致耐药病毒大量繁殖
近期,部分网友说,可长期服用抗病毒药物——奥司他韦预防流感。对此,两位专家都表达了明确的反对意见。
“奥司他韦是一种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其作用机理是阻止成熟的流感病毒从被感染的细胞中‘破壁而出’,进而抑制病毒在体内的复制与散播。”许建新说,该药适应症有严格界定,公众绝不可随意服用。
许建新详细说明了奥司他韦的正确用法。若用于治疗,该药适用于感染甲型、乙型流感的成人及1岁以上儿童,且用药存在严格的“时间窗口”——必须在流感症状出现后的48小时内用药,才能最大程度缩短病程、减轻症状;若超过48小时,病毒复制已基本完成,用药效果会显著下降。
若用于暴露后预防,奥司他韦的使用条件更为严苛:仅适用于未接种流感疫苗,或接种后尚未产生足够保护力(通常为接种后2周内)的流感重症高危人群,且需在明确接触流感患者后使用。
对于滥用奥司他韦的危害,许建新明确指出,该药的不良反应不可忽视。其常见副作用包括恶心、呕吐,部分人群尤其是儿童,可能出现头晕、幻觉等神经精神系统异常反应。而长期服用该药的安全性数据目前尚不充分,潜在风险难以掌控。
更严重的危害在于引发病毒耐药性。许建新解释,滥用奥司他韦,可能导致少数耐药病毒大量繁殖。一旦这种病毒成为流行的主流毒株,后果将非常严重:不仅奥司他韦会彻底失效,就连与它同类的整个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类抗病毒药物,都可能无法再发挥作用,最终导致流感治疗陷入“无药可用”的被动境地。
针对流感预防,两位专家一致强调:“目前已有更优的预防手段,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及其严重并发症最有效、最安全、最经济的基础措施。我们建议所有大于等于6月龄且无接种禁忌的人每年接种流感疫苗,这才是科学预防的第一选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