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付丽丽
“目前,我国节水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农业、工业、城镇生活、非常规水等领域涌现出一批龙头企业,节水相关产业市场规模估算超7600亿元,为建设节水型社会、节约集约利用水资源、保障我国水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撑。”17日,在水利部召开的“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推动节水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水利部副部长陈敏说。
2024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等6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发展节水产业的指导意见》,明确了节水产业的宏观政策导向,提出到2027年实现万亿规模的阶段性目标。
陈敏表示,当前,我国节水产业制度政策体系加快健全。国务院有关部门围绕统计调查、财政投入、税收优惠、绿色金融等方面出台多项专项政策,初步构建了“1+N”政策体系。以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为高地,以及成渝、山东、陕西等多个集聚区为代表的“三地多区”节水产业集群格局加速形成。
同时,创新驱动模式加快建立。节水领域专利公开数量超2.9万个,国家层面已遴选发布194项成熟适用节水技术和150项工业节水工艺、技术和装备,推动技术产品化和产业转化。
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司长王鹏表示,节水装备制造业是节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日,工信部与水利部联合印发《节水装备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5—2030年)》,围绕供水、用水、回用装备发展和数智化转型的“3+1”思路框架,提出6方面16项任务,明确提出,到2027年将实现重点节水装备突破,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和“小巨人”企业;到2030年,构建覆盖全面、技术先进的节水装备体系。
全国节约用水办公室主任蒋牧宸指出,节水产业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近年来,水利部会同相关部门推出“一增、一减、一提升”举措,取得显著成效。“一增”指污废水再生利用显著增加水资源供给,2024年我国再生水利用量达212亿立方米,相当于新增1.3个三峡水库兴利库容。预计到2030年,我国再生水利用量将超过250亿立方米,进一步提升城乡用水需求的保障能力。“一减”指通过技术手段控制供水管网漏损,漏损率从2020年的13.4%降至2024年的9%以下。“一升”指节水型器具普及提升了生活品质与用水效率,三口之家全面使用高效节水产品,年均可节约自来水约70立方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