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付丽丽
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以下简称“十五运会”)已接近尾声。在赛事举办期间,广东省相关气象部门利用三维建模、智能监测等一系列先进技术,做好赛事气象保障工作。
针对十五运会闭幕式等大型活动的特殊气象保障需求,气象部门创新应用场馆气象监测预警信息三维展示技术,通过搭建闭幕式场馆3D实景模型,叠加10米级风场模拟数据,直观呈现场馆内不同区域、不同高度的实时风况及其未来数小时的变化趋势,为活动组织方提供气象决策依据。为进一步提升监测精度,气象部门在十五运会部分场馆顶部增设5个气象站,结合激光测风雷达捕获的低空风场数据,实现气象实况与三维预报的整合展示。这一技术保障了无人机表演、烟花秀的顺利进行。
十五运会举办期间,气象部门实现了赛事场馆气象监测站点的全面覆盖,在重点场馆采用“一主一备”双站并行模式,确保气象数据采集的连续性与稳定性。在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等核心场馆,相关工作人员在看台区域部署了微型气象站、生物舒适度观测仪及紫外线观测仪,实时捕捉温度、湿度、人体舒适度等与观众观赛体验相关的数据,为提升观赛感受提供支撑。
针对大型露天体育场馆,气象部门进行了特殊安排。“十五运会露天体育场馆人员高度密集、电子设备集中部署,防雷工作是气象保障工作的重中之重,容不得半点疏漏。”广州市气象服务中心综合部部长王亚静介绍,气象部门首次将雷击仿真模拟技术引入大型露天体育场馆,精准分析雷击时的磁场特征,锁定高风险区域。这些数据为场馆防雷设计和应急疏散方案制定提供了参考。
除此之外,在十五运会举办期间,由广东省相关气象部门参与研制的气象服务智能体“穗小天”24小时不间断提供服务,支持任意地点实时天气查询。广东省气象服务中心同步推出交通出行天气指南,广东省突发事件预警发布中心通过靶向短信推送出行气象风险提醒,让观众无论是前往赛场观赛,还是通过户外大屏观看赛事直播,都能提前预知天气、规避风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