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罗云鹏
11月16日,2025西丽湖论坛高校开放日活动举办,本次活动特别设置以“未来科学家”实验室探访为核心的“Open Day”校园开放日活动,联动西丽湖国际科教城六所高校及科研院所,为青少年播下科学梦想的种子,激活西丽湖国际科教城“无界”融合生态。

在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实验动物中心,学生们系统了解到实验动物在科研中的重要作用,透过观察窗,认真观察小鼠行为,并在讲解中理解生命伦理与科研进步的平衡。
在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智创工坊的展示区域,两台动作灵敏、反应迅捷的“机械狗”成为全场焦点。作为学校机器人科普教育的重要阵地,这里让青少年和科技爱好者深入了解机器人技术的前沿发展,激发对智能装备领域的探索热情。

清华园区海洋楼的天然气水合物与储碳实验室首次面向公众开放,该实验室自2020年成立以来,聚焦天然气水合物开采及二氧化碳封存等关键技术研究。
活动中通过可燃冰实物展示、科普讲座等互动形式,将前沿科研内容转化为生动体验,帮助中小学生直观理解我国在南海可燃冰试采、水合物资源利用等领域的重要进展,感受海洋能源科研的独特魅力与社会价值。
医学成像科学与技术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由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牵头组建,聚焦医学成像国际前沿,致力于构建功能成像的数理理论体系与极弱信号探测新原理。
该实验室建有PET-MRI、9.4T MRI等全谱系成像平台与动物实验设施,为我国医学成像技术与诊疗进步提供关键支撑,此次参观让学生们亲历国际一流科研平台。
在南科大文博展厅,“共和国脊梁——中国科学家博物馆馆藏精品展南科大巡展”,展出50多件钱学森、邓稼先、茅以升、屠呦呦等老科学家的亲笔手稿、书信、证书等及十余件南科大科研实物,学生们深刻体会到中国科技工作者矢志报国、勇攀高峰,以及在科技强国建设中取得的辉煌成就和精神风貌。

在深圳大学(丽湖校区)生命与海洋科学展览馆现场,从深海生物标本到贝壳世界,丰富的展品与现代化的展示手段相融合,为年轻学子打开了一扇通往生命科学的大门。
此次开放日还特别设置了“村民团”,邀请曾生活在西丽大学城的福光村村民重返故地,深度体验这片熟悉土地的崭新面貌。
据统计,本次开放日共吸引数千人参与,活动还通过线上平台进行部分场馆的直播,观看人数达76.4万。
(主办方供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