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朱虹 通讯员 卢伟清
11月17日,在大庆油田第三采油厂第八作业区的井口房内,经过几个小时的调试,该厂实现了以缆控智能分注技术的规模化突破。这项融合“井下数字化井筒+地面远程控制系统”的创新技术,不仅成为该厂冲刺“十四五”稳油控水目标的“利器”,更构建起支撑“十五五”高质量发展的技术基石。

“十四五”期间,油气行业顶压前行,以“增储上产”夯实国内供给“压舱石”,第三采油厂身处萨北油田这一老油区,却面临着油层多、非均质性强的先天挑战,传统分层测调3天一轮的低效模式,成为制约精准开发的瓶颈。瞄准“注够水、注好水、精准注水、有效注水”核心目标,该厂组建地质、工程、运维多领域攻关团队,打响技术突围战。
差异化部署策略成为攻坚关键:纯油区西部成片推进便于效果评价,东部优先攻坚多层段井提升效率,过渡带重点突破大斜度井等“硬骨头”。在萨北油田过渡带一口大斜度井施工现场,该厂地质研究所主任范景明指着地面控制箱介绍:“过去这类井测调成功率不足60%,现在通过无线控制系统远程调控,单次操作仅需1小时。”这种“分类施策+精准运维”的推进模式,让技术应用实现跨越式增长,截至“十四五”收官关键期,应用井数达538口,2025年新增115口,为原油稳产提供了坚实支撑。

数据见证转型成效:单井调节时间从3天压缩至1小时,单层水量误差从±30%降至±10%,注水合格率提升至96.1%,每年节约成本470万元。这些成果与全国油气产量当量站上4.2亿吨的成绩单相互印证,彰显了老油田以科技创新践行“十四五”能源安全战略的务实作为。
(受访单位供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