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华凌
11月15日,2025人工智能+大会分论坛——AI青年科学家沙龙在北京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举行。活动以“跨界创新 能力重构”为主题,汇聚学界大咖、企业专家与青年人才,共探“AI+”时代青年成长路径与创新实践。

本次沙龙由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中关村发展集团主办,北京市青年科技人才协会等多家单位承办,北京市科协创新服务中心等提供支持。
现场,中关村发展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杨仁全在致辞中表示,集团始终将青年人才培育作为重点,将以“人工智能+”行动为牵引,提供全链条集成服务,让中关村成为青年创新创业的沃土。
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副书记王泰鹏强调,青年人才需突破学科局限,兼具技术能力与转化能力,团市委将通过“青凝计划”等载体,搭建更多产学研协同平台。
学术分享环节亮点纷呈。北京大学力学与工程科学学院院长杨越解析人工智能在复杂流体力学中的创新应用;中关村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长郑书新分享AI原生成果转化的实战经验;中关村天使投资联盟副主席徐勇剖析AI创业的团队基因与融资策略;北京市青年科技人才协会秘书长周瑞则系统介绍了青年科创保障体系。

圆桌论坛上,嘉宾围绕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创业能力构建、创新生态营造三大议题深度对话,强调商业思维、团队管理等“跨界技能”的重要性,呼吁优化政策机制与产学研协同环境。
(主办方供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