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低空经济智慧物流创新发展专场活动上,专家热议——物流行业将成低空经济规模化落地“首站”

2025-11-17 22:12:51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张佳星

近年来,低空快递物流应用场景全面开花,航线铺设爆发式增长。

“以物流行业某龙头企业为例,其2024年开通500多条无人机航线,数量是过去10年开通航线总数的2倍多。”在日前召开的2025“企创融通汇”低空经济智慧物流创新发展专场活动中,国家邮政局政策法规司原副司长、一级巡视员靳兵表示,AI、5G、大数据、云计算、大模型等技术、相关成熟配套的无人智能装备、完备超前的行业政策法规标准规划,为无人机在快递物流领域的应用打下坚实基础。

“低空物流已从试点应用转变为多场景应用。”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马增荣认为,低空智慧物流在低空经济中占据先发优势。

无人机送快递的时代正加速“驶来”,低空经济规模化“首站”为何落地低空物流?如何通过技术、模式、产业生态方面的持续创新扩大“首站”效应?

快递“小哥”招不满,急需无人机

“2019年快递业务量平均每天1亿件,去年高峰时已达每天7.29亿件,据估算,未来会达到每天10亿件,但快递‘小哥’的人数无法翻7倍甚至10倍。”靳兵表示,快递从业者人数近年来维持在400多万,快递员招不到,卡车司机、货机驾驶员难招,现有运输载具不足等问题突出,无人机、无人车、无人仓、无人智能装备赋能成为应对首选。

“物流行业成为低空经济规模化落地的‘首站’是大势所趋。”北京物流与供应管理协会秘书长黄少阳解释,物流行业发展成熟且订单量大,相较于文旅等行业对低空经济的应用需求,物流行业更具规模化基础。此外,生鲜、药品等冷链运输,海岛、山区等偏远地区的运输“痛点”“堵点”给低空物流的应用带来大量丰富的应用场景。

为回应需求,一系列政策近来相继出炉。国家邮政局1月明确,支持智能云仓、无人配送、低空物流等规模化发展。交通运输部2月提出,加快低空运输路空协同、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布局。5月,国家发改委再次重申低空经济“先物后人”等原则。9月,商务部等八部门发文鼓励有序发展无人机支线运输和末端配送业务。

在政策推动下,多场景、长时间的创新应用和大范围试点示范逐步实现规模化应用。如今,顺丰等龙头快递企业的一些集散点一天起降无人机达1000多架次,在深圳“同城2小时周边4小时”的无人机快递业务始终维持在每日2—3万单的水平,规模化效应逐渐显现。

新技术赋能,让物流转场“无缝衔接”

无人机“单兵种”作战能力有限,它与其他无人设备协同工作可大幅提升物流效率。然而,货物交接往往需要进行核对,这一环节大大增加物流时间和成本。

“原来货物转场需要拆箱、盘货,以前利用阿尔法ID技术、二维条码技术均需人力扫码。”北京物资学院党委常委、副院长张闯告诉科技日报记者,无源物联网技术的出现,有望改变当前的困局。

“无源物联网芯片无需供电,却能够发射信号,它的电力来自运营商基站信号的赋能。”张闯介绍,这一技术应用于物流,可以无需拆箱就实现货品类别相关所有基本信息的感知。

此外,AI安全技术的加码也大大拓宽了低空物流无人机的飞行范围。“低空空域的放开,为低空物流无人机的应用创造了有利条件。”靳兵表示,得益于AI、信息技术、控制技术、感知技术等创新应用,过去的很多禁飞区域可实现有保障地安全飞行。如有的城市在试点之初适合飞行区域只有17%,现在经过实践,80%的空域成为适飞区,促进了低空经济的发展。

在大量创新技术的赋能下,低空物流在多场景得到大规模创新应用。靳兵介绍,顺丰联合深铁集团在深圳推出全国首个轨道物流驿站,连接起空中无人机、地面驿站、地下无人车、地铁、航空枢纽、大飞机等多个场景,实现低空无人机与空轨运输的无缝衔接。这一模式目前在浙江、大湾区等多地落地,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商业模式,可节约60%—80%时间成本,降低30%—50%的物流成本。

责任编辑:陈可轩
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