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朱虹 通讯员 孙建民
11月20日,记者走进我国最北端的铁路货车检修基地——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齐齐哈尔车辆段,见证了一场由机器人主导的焊接技术革命。四只不知疲倦的“机械巧手”组成的高效“焊匠”,以其超乎人工的稳定性与精准性,将单扇敞车下侧门的焊接时间从15分钟大幅压缩至仅3分钟,日产量从30扇飙升至120扇,效率提升高达400%。

告别“浓烟与重负”,智能机器人成检修主力。齐齐哈尔车辆段设备车间助理工程师东继业介绍:“敞车是铁路货车中保有数量最大的车型,其车门的检修工作量巨大。”以往,车门破损后主要依靠采购新品或人工焊修,前者成本高昂,后者则面临焊接烟尘大、质量稳定性难控、工作效率低下等难题。为彻底破解这一瓶颈,“最北货车车辆段”历时3个月攻坚,成功研发出全路首台“敞车下侧门折页自动焊机”。
东继业介绍,这台设备的核心在于其高度智能化的机器人协作系统。它整合了电脑编程、智能算法与精密控制技术,由四把可移动的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枪和两只智能机械手臂协同作业。操作人员只需在触摸屏上轻点“开始”,机械臂便自动抓取母材送入焊接仓,四把焊枪随即同步启动,犹如四位技术顶尖的焊工同时作业,且焊得更稳、更准、更快,焊缝均匀美观,质量显著超越人工标准。同时,密闭焊接仓与强力排烟系统彻底解决了烟尘困扰,让工人告别了以往恶劣的作业环境。

首台设备的成功仅是起点。今年,该段再次实现技术飞跃,推出了升级版的“自动焊机二代”。新一代设备在易用性和效率上再进一步,仅需一人即可操控,实现了从自动上料、精准定位、协同焊接到成品出库的全流程无人化智能作业。这不仅极大降低了人工成本与劳动强度,更将生产效率推向了新高度。
该智能焊接系统的投用,使齐齐哈尔车辆段彻底摆脱了车门大量对外采购的依赖。仅一年时间,就节约采购成本高达590万元,其成功经验已在全路范围内推广应用。
(受访单位供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