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刘园园
记者11月20日获悉,国家管网集团海门站天然气余压发电项目日前在江苏南通正式投入运营。这是我国首个高压天然气长输管道余压发电项目,实现了在高压天然气输送过程中对余压资源的高效利用,标志着我国在长输管道能源综合利用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天然气余压发电是一项绿色低碳技术,其原理是通过回收管道输送天然气到城市门站的余压,把这种压力势能转化成机械能,再带动膨胀发电机组转动,最终发出清洁电力。这一过程不消耗天然气、不会对环境造成影响,有效推动能源可持续利用和发展。
“过去这部分能量在调压过程中无法有效利用,如今新工艺不仅保障了正常输气,每年还可发电约300万千瓦时,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超2000吨。”国家管网集团西气东输公司一级工程师李骁介绍。

据悉,国家管网集团选取区域内典型分输站场实施余压发电项目,新设备与站场原有调压系统并联运行,项目按照“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运营。若遇发电设备停机,原有系统可依托自动分输功能无间断接管供气任务,为居民及企业的安全稳定用气提供了可靠的双重保障。
此外,设备创新采用了可调节导流技术与3D打印叶轮,以自然通风方式对低温天然气进行高效复热,在显著减少设备自身能耗的同时,成功解决了高压力、小流量等多项技术难题,实现了资源节约与环保效益的双重提升。
“天然气余压发电技术的应用,使普通天然气分输站场升级成为分布式能源站场,带来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国家管网集团西气东输公司副总经理王世君表示,下一步,将在长三角地区典型分输站逐步推广兆瓦级国产余压发电设备,持续推进绿色低碳技术集成应用。
(国家管网集团供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