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陈曦
11月19日,由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主办的《铸盾:于敏和氢弹》作品研讨会在中国科学院院士于敏的母校——天津市宁河区芦台第一小学举行。来自文艺评论界、出版界的多位学者,于敏院士故乡领导、小学母校领导以及本书作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这部致敬共和国功勋、记录大国重器研发历程的力作所蕴含的深厚价值与时代意义。

于敏院士隐姓埋名二十八载深耕氢弹研制,用一生践行“愿将一生献宏谋”的誓言。此次在天津宁河举办新书研讨会,既是对院士的深切缅怀,更是对“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的传承与弘扬,激励家乡儿女尤其是青少年一代汲取奋进力量。
《铸盾:于敏和氢弹》由报告文学作家杨春风执笔,她以翔实史料为基底,既用故事串联起于敏从普通学子到共和国脊梁的成长经历,又系统呈现了祖国核事业发展的艰苦历程。本书生动还原了于敏院士及其团队夜以继日钻研纸带、反复优化计算程序的场景,让氢弹研制背后的艰辛与智慧跃然纸上,真实、全面地展现了于敏院士深厚的家国情怀、严谨的治学态度、非凡的科学智慧以及淡泊名利的人格风范。
现场,杨春风坦言,她在差不多两年的创作过程中,为了核实一个数据,曾花上好几天时间去翻查比对各种资料;为了把一个专业概念讲得更接地气,曾反复修改好多个版本的表述,甚至找人试读,验证自己有没有说明白。
研讨环节,与会专家围绕书籍的文化内涵与教育意义展开深入交流,认为本书不仅将科学与文学相融合,更是一本生动的爱国主义和科学家精神教育读本。它将宏大的国家叙事与科学家的个人奋斗历程相结合,深刻诠释了“两弹一星”精神内涵,对于在全社会特别是青少年中弘扬科学精神、激发爱国热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将研讨会选址在于敏院士的母校芦台第一小学,赋予了本次活动特殊而深刻的内涵。天津出版传媒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苏坚表示:希望通过这本书,记录于敏院士及其团队的卓越功勋,彰显老一辈科技工作者的集体智慧与无私奉献,将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传递给今天以及未来的读者,尤其是青少年读者。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供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