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植物的沉默中,听见世界的呼吸——读《植物生命:混合体的形而上学》

2025-11-20 19:04:23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任蓉华

谈论生命哲学时,我们常聚焦于人类或动物,却忽略了静默的植物。它们遍布城市、乡野、森林……长久以来,只是人类活动的背景板。但在意大利哲学家埃马努埃莱·科恰看来,植物作为生命叙事的主角,不应该被边缘化。在《植物生命:混合体的形而上学》一书中,他从叶、根、花的维度出发,以诗性的语言将无限小与无限大结合,创造性地阐释了植物的哲学意涵,旨在重新审视人类与世界之间深刻而隐秘的关系。

从亚里士多德的“植物灵魂”论到林奈的标本分类,植物长期被定义为缺乏意识、智能与主体性的低级生命。然而科恰认为,植物并非被动适应环境,实则在主动构造世界。它们通过光合作用,将阳光、空气与水转化为生命物质,通过这一过程,重塑了地球的大气层,创造出所有高等生命赖以存续的氧气环境。植物不是环境的附庸,而是环境的创造者。

在科恰看来,植物沉浸于大气之中,又通过叶片的光合和呼吸作用不断地重构着大气。整个生物世界,都与它们保持着牢不可破的底层联动。

谈及植物的根和花,作者描述到,当植物根系穿透土壤,土壤中的物质也经由吸收反向进入植物。而在花的美丽表象下,蕴藏着植物与世界进行形式交换、信息传递与生命再造的智慧。科恰用近乎浪漫的笔调,把植物的繁殖诠释为一种不依赖暴力的创造,一种“无须杀戮即可延续生命”的理性实践。

值得一提的是,科恰不仅是哲学家,也是一位活跃的策展人。他参与策划的“我们这些树”“与万物起舞”等展览,将其植物哲学转化为可感知、可体验的展览项目。他所提出的“混合体的形而上学”概念,颠覆了传统哲学中主体与客体、内部与外部的二元对立。他认为,从植物的视角看,世界不是孤立事物的集合,而是一个相互渗透、彼此交融的整体。植物的光合作用既是对外界物质的吸收转化,也是将自身融入地球化学循环的过程,这种双向的物质交换,正是混合体的生动体现。牛顿曾说:“地球就像一个巨大的动物,或者更像是一株静默的植物,它吸入天上的气息来唤醒自己和发酵生命,然后吐出大量气体。”

在植物的沉默中,我们可以听见世界的呼吸。《植物生命:混合体的形而上学》提醒我们,人类并非地球的主宰,只是与万物共享天地的一员。这本书邀请我们俯身倾听植物,抬头感受大气的流动,在每一次呼吸中,重新发现与世界最原始、深刻、亲密的联结。当我们学会如植物般以扎根大地的坚韧、向天空舒展的开放姿态与世界交融,或许就能更好地与自然共处,拥抱可持续发展的美好未来。

责任编辑:翟冬冬
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