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张佳星
11月17日,我国首个聚焦成人疫苗政策体系,多学科跨领域的专家共识《中国成人疫苗接种健康促进策略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发布。《共识》由清华大学健康中国研究院、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南方科技大学全科医学院、公共安全科学技术学会公共卫生安全与健康专业委员会牵头,联合近50位专家学者共同完成。
《共识》聚焦成人疫苗接种的必要性与健康价值,针对我国成人免疫规划短板提出系统性解决方案,其中流感疫苗接种作为降低人群发病风险、减轻医疗负担的关键举措,被多次重点强调,为推动成人免疫事业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

《共识》中提到,季节性流感接种疫苗可使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住院率和死亡率分别降低45%和38%,并与降低心血管死亡风险相关联;在急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中,住院期间接种流感疫苗可以改善其生存率并降低随后12个月内的再住院风险。
然而,公众对接种疫苗预防感染、降低重症和死亡风险的认识水平偏低,医务人员等专业人士仍存在“疫苗犹豫”,成人预防接种服务体系亦不完善。
相关文件要求,探索对适宜人群开具疫苗处方,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对高风险人群实施免费接种。
流感等疫苗可预防的疾病给全龄人群带来了沉重的健康负担,在叠加感染的情况下,更带来严重的死亡风险。《共识》建议,疫苗接种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最经济且有效的公共卫生措施,能够降低多种传染病和部分慢性疾病的发生以及重症和死亡风险。
我国现行免疫规划以儿童为重点,成人疫苗服务主要依靠医疗机构的接种单位提供。对此,《共识》建议,要积极拓展成人免疫渠道,完善服务体系。当前,我国部分地区已设立独立成人接种门诊或利用狂犬病门诊等拓展成人服务。例如,北京、西藏实行政府采购,为老年人群免费接种流感疫苗,广东、浙江、山东等省份的部分地区也推行同类政策;福建、江苏、浙江、深圳、重庆等地则率先将流感等非免疫规划疫苗纳入医保个人账户支付范围,有效减轻群众接种负担。
《共识》建议要推动医防融合与成人免疫协调共进,通过医防融合提升预防接种服务质量和水平,在医疗机构建立预防接种门诊时结合适宜的标准,完善医疗机构配套措施,衔接医院信息系统和疫苗接种信息系统,打通医疗机构内付费及接种流程。
此外,《共识》建议要推进全科医生疫苗处方,发挥全科医生在医防融合与成人免疫中的健康教育作用。落实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将疫苗接种纳入健康管理全程,逐步推行全科医生预防接种健康处方,强化医务人员疫苗推荐责任并纳入绩效考核与培训。近年来,浙江、山东、广东、重庆、贵州、内蒙古、陕西等地已通过省级统筹,系统部署疫苗处方试点工作,积极探索接种服务与基本医疗服务的深度融合路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