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爱“国宝”!中国大熊猫保护又添和谐家园

2025-11-22 17:35:38 来源: 新华社 点击数:

目前大熊猫圈养种群达808只,野外种群数量从20世纪80年代约1100只增长到近1900只。

大熊猫是中国的“国宝”,也是全球珍稀野生动物的旗舰物种。11月21日,在四川成都开幕的2025全球熊猫伙伴大会上,我国大熊猫保护“成绩单”令世界瞩目。

“熊猫之家”全方位守护——

算上新建成的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绵阳基地,目前位于四川的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一共拥有五大基地。这些基地各有侧重、协同发力,从繁育、野化到国际交流,对大熊猫进行全方位守护。

绵阳基地占地面积约120公顷,建有54套大熊猫圈舍,集饲养繁育、疾病救治、自然教育等功能于一体,将围绕支撑、保障、服务大熊猫国家公园岷山片区的核心定位,加快建成大熊猫国家公园北部片区保障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国答案宣教地、大熊猫保护科学技术创新地。

目前,绵阳基地已入住20只大熊猫,正加快推进开放运营各项准备工作。

野外家园更“宜居”——

通过加强整体保护,野生大熊猫栖息地得到大尺度、系统性优化:将原有的73个自然保护地整合归并,设立大熊猫国家公园,保护面积拓展到2.2万平方公里;打通13个局域大熊猫栖息地,实现了野生大熊猫集中分布区和主要栖息地的完整统一、相互贯通。

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片区,这片1.93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栖息着占园内种群91.6%的1227只野生大熊猫。

近年来,四川片区累计修复栖息地33.14万亩,持续实施7条关键生态廊道建设。监测显示,四川片区野生大熊猫年遇见数2024年上升到185只,种群稳定恢复。甘肃、陕西等地也经常发现野生大熊猫的踪迹。与“国宝”不期而遇,成为“熊猫粉”的快乐之源。

国际交流更充分——

11月18日,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的一对大熊猫“辰星”“晓月”,搭乘专机从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出发前往马来西亚。

大熊猫是传递和平友谊的使者。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先后与20个国家26家机构开展大熊猫保护合作,成功繁育43胎71仔,有效提升了大熊猫保护研究能力。

大熊猫的保护故事,是一扇窗,从中可以窥见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实步伐。过去半个世纪里,我国通过建立67处自然保护区、实施人工繁育与野化放归,将大熊猫受威胁等级从“濒危”降至“易危”,众多伴生动物也依托大熊猫国家公园找到栖息地,生物多样性得到进一步扩大。

“大熊猫已从一个旗舰物种演变为一座合作之桥。让我们借助这一势头,通过推动联合研究、青年交流等加强保护和绿色发展方面的合作。”非洲联盟委员会前副主席伊拉斯塔斯·姆温查说,期待萌动全球的熊猫微笑成为连接世界最美的语言。

策划:陈芳

记者:余里、黄垚

统筹:郭宝江、叶含勇、李小虎

新华社国内部出品

责任编辑:李梦一
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