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安庆:宜礼待才激活产业创新动能

2025-11-22 21:06:29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洪敬谱 通讯员 饶玉胜

11月21日,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公布2025年院士增选结果,吕昭平、朱茂炎、汪双杰三位安庆籍科学家当选。至此,安徽安庆市已培育出53位两院院士,总数稳居安徽第一、位列全国前列。

从历史上的崇文尚学之风,到如今的“院士效应”澎湃涌动,安庆以乡情为纽带、以服务为抓手、以产业为依托,让顶尖智力资源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书写着“宜礼待才”的生动篇章。

构建人才精准服务体系

“乡情是最好的请柬,服务是最好的诚意。”安庆市科技局局长鲁长江的话,道出了当地凝聚院士智慧的核心密码。

近年来,安庆市委、市政府将院士资源视为发展“金名片”,构建起一套覆盖联络、服务、合作的精准体系,让“归雁”有巢可依、有志能展。

在联络机制上,安庆市建立市主要负责人牵头的常态化联系服务机制,自2021年以来,连续举办四届安庆籍院士暨知名专家新年恳谈会,聚焦科技创新、商业航天等前沿主题,累计汇聚35位院士、40余位顶尖专家,收获高质量建议140余条,促成合作项目100余项。人才周、院士安庆行等32场系列活动相继开展,李亚栋、吴宜灿等院士专家与本地开展产学研对接超100人次,让桑梓情谊在务实合作中不断深化。

在精细服务上,安庆创新建立“四老”联系机制,由市主要负责人牵头对接在外乡贤,当地医院还为院士父母提供专属健康服务,用细致关怀消解院士的后顾之忧。

在人才挖掘上,为摸清在外人才“家底”,安庆建立市县乡村四级人才信息采集机制,建成“四个一百名”精英人才信息库,涵盖院士专家、高校负责人、企业家等各类高端人才,实现按需检索、精准对接。在此基础上,安庆推进院士中心建设,完善学术展厅、“院士之家”等设施,打造“双生谷”健康产业园等科创载体,吸引12家省级及以上产业园区、7家科技企业孵化器落地,为院士成果转化搭建坚实平台。

促进院士科技成果落地转化

10月31日,在安庆市桐城市举办的中国同辐碳同位素产品发布暨稳定同位素基地二期项目建设启动大会上,中国同辐股份有限公司发布了高丰度¹³CO气体及尿素产品,标志着我国在医用稳定同位素碳领域,实现从关键原料到终端产品全产业链的全面自主可控。

这一突破背后,离不开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胡石林的指导。这位年过花甲的院士每月从北京赶赴安庆,全程跟进项目进展。

院士智慧正加速融入安庆产业血脉。在中国建材桐城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车间,彭寿院士团队研发的2毫米超薄光伏玻璃惊艳亮相,这种能承受5400帕风压的产品打破国外垄断,让光伏组件发电效率提升1.5%。更令人振奋的是,生产核心设备压延机由院士团队在桐城本土研发,如今不仅自用还出口海外。在彭寿院士助力下,该企业已形成六大特色产品系列,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其引荐的中玻太阳能等项目总投资超100亿元,为当地新能源产业注入强心剂。

民生领域同样闪耀院士光芒。在安庆市宿松县中医院,吴宜灿院士团队带来的“麒麟刀”放疗技术已为2000余名患者提供精准治疗。“治疗舒适无痛苦,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顶尖服务。”患者李先生的感受,正是院士技术惠民的生动写照。

桑梓情深,群贤荟萃。安庆的“院士效应”逐渐显现,程京、彭寿、吴宜灿、徐南平、李亚栋等5位安庆籍院士与地方政府合作,分别引荐精准医学中心暨AI赋能乡村医疗项目、太阳能新能源产业基地项目、肿瘤治疗中心及放疗设备耗材配套产业园项目、年产600套膜集成节能环保设备产业化项目、正极前驱体项目,总投资额超100亿元。

如今的安庆,正以“院士之乡”的深厚底蕴,持续书写“智力变生产力”的新篇章,为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贡献源源不断的“院士力量”。

责任编辑:李梦一
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