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刘垠
“中国在全球汽车供应链中的作用与地位将更加突出。在一些关键的零部件领域,中国已成为全球增量汽车供应链的中心。”在日前举行的智能新能源汽车供应链创新暨淮南深度融链发展大会上,车百会理事长张永伟分享了全球汽车供应链变革新趋势。
最新数据显示,中国电池装机量占全球装机量比例接近70%,连续多年处于全球领先地位。“我们已经取得了一个先行发展的明显优势。”张永伟说,特别是,智能化零部件从过去的输入转为输出,这意味着,中国在未来汽车赛道上将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
全球汽车产业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变革,如何重构开放共享和韧性可持续的供应链体系,来自政府机构、科研院所、企业等的代表畅所欲言。
“汽车产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供应链体系的竞争。汽车产业强不强,要看零部件和产业生态强不强。”比亚迪安徽省总经理助理王昭原认为,面向“十五五”,新能源汽车产业迎来变革加速的关键十年,在人工智能、万物互联等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的背景下,汽车电动化、智能化将持续加速,不会给行业停顿与缓冲的机会。
对此,蔚来汽车供应链发展部助理副总裁辜向利感同身受。“只有技术创新才能打造真正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建真正的护城河。”他介绍,一方面,蔚来坚持以技术创新构筑核心壁垒,与合作伙伴联合攻克关键技术。另一方面,积极应对开发周期缩短和需求波动带来的挑战。目前。蔚来在淮南已有17家合作伙伴,通过近地化布局,可降低20%—30%的综合成本。
值得关注的是,在汽车供应链的关键领域,动力电池、芯片和软件正成为全球竞争的焦点。张永伟坦言,尽管中国在动力电池领域已形成规模优势,但上游资源垄断和技术快速迭代带来双重挑战;在芯片领域,中国汽车芯片产业快速崛起,在汽车算力芯片领域,地平线、华为等成为国产芯片的重要支撑力量,但大量小芯片的自主化进程仍需加速;软件特别是操作系统,成为智能汽车竞争的底层基石。“这三个领域均具有极端重要性和不确定性,是保障供应链安全的关键所在。”张永伟说。
江汽集团采购中心副总经理魏沈平则从构建开放韧性的供应链生态体系提出建议:从产品输出到体系输出,不仅输出整车,更要推广车型平台+供应链组合方案;从地理布局到韧性网络,打造既能全球协同又能区域自主的弹性供应链网络;从资源整合到生态共赢,以开放姿态反向链接全球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通过合资合作实现核心技术的深度融合。
展望未来,汽车供应链将朝着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的“新四化”方向迈进。“在全球汽车供应链中,中国零部件占比将越来越高。”张永伟预计,到“十五五”末,中国汽车年产量有望达到4000万辆,其中,国内销量约2700万—2800万辆,海外产销将超1200万辆,占全球汽车总产销(预计9000万辆)的45%左右。更为重要的是,无论汽车产地在哪里,其采用中国零部件的比例,即“含中率”,将不断提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