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刘侠 实习生 刘桂源
近日,“2025年甘肃省高素质农民培育——乡土文化能人培训专题班”在四川省成都市农科村徐家大院落幕。这场历时15天、跨越陇川两省的培训,以“文化传承与数字创新”为核心,搭建起跨区域数字文化融合桥梁,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在甘肃文旅集团武威实训基地启动培训后,51名参训学员开启了学习征程。在陇原大地上,学员们先后走进古浪八步沙“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凉州天马非遗展馆,在非遗技艺实操与生态治理经验交流中夯实文化传承基础。紧扣“文化传承+数字应用”设计的课程体系,让学员系统掌握了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理论与方法。

在四川开展的深度研学中,郫都区战旗村、天府农业博览园等国家级乡村振兴示范点,让学员亲身体验“文化铸魂+生态宜居+科技赋能”的融合发展模式。来自西南交通大学等高校及四川省大数据创新应用学会的专家学者,围绕“数字技术助力乡土文化创新”“大数据在乡村文旅中的应用”授课,为学员植入创新思维。
结业仪式上,甘肃学员带来《攻鼓子》《凉州贤孝》等国家级非遗项目,裕固族、藏族歌曲展现了陇原文化的豪迈多元;四川非遗《川剧变脸》《滚灯表演》则彰显了巴蜀文化的灵动深厚。红色宣讲《浴火重生》与生态推介《请到民勤种棵树》,更传递出乡村振兴的精神力量与生态责任。
据悉,作为本次培训的联合承办单位,四川省大数据创新应用学会深度参与培训全流程,从课程体系设计、专家资源整合到数字化应用实操指导,全程提供专业支撑。下一步,该学会将持续发挥技术优势,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在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领域的落地应用,为跨区域合作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与智力保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