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科技日报丨四十载记录科技浪潮 一初心守望科学精神

2025-11-25 07:35:40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褚君浩

我长期从事红外光电子材料和器件的研究,担任过两届全国人大代表。履职期间,我每年至少要提两个议案。在选择议案选题时,我始终注意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以国家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为着力点,力争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发出专业声音。

这些年,我多次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印象最深刻的事就发生在担任全国人大代表期间。

2012年,作为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我提出的三个议案都与能源有关。

3月5日,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制止太阳能、风电等产业盲目扩张”。当天我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亮明态度:盲目扩张的提法可能传达出一个错误的信号,打击新能源产业发展的信心,这是一个需要商榷的复杂问题,不能简单说制止盲目扩张。

我的发言基于自己的专业知识。2009年,作为中国科学院太阳能行动计划首席科学家,我和李灿院士共同推动太阳能利用、发展。同一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开始部署“金太阳示范工程”,我国光伏应用产业有了比较大的增长,但遭遇“并网难”,越来越多的屋顶光伏项目陷入困境。

3月6日,《科技日报》在“见证履职·褚君浩”专栏,刊发报道《他的议案与<报告>发生了“摩擦”》。

3月6日上午,在上海团分组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我第三个发言。

发言伊始,我首先举了一个例子。我说,如果我们坐在这里吃早饭,每个人吃了两个馒头,肚子已经饱了,那边还在不断地蒸馒头,就是盲目扩张。现在大家连馒头还没吃上,或者说,只有很少人吃了一点点馒头,不应该叫盲目扩张。“制止太阳能、风电等产业盲目扩张”的说法欠妥,“盲目扩张”四个字可能传达出一个错误的信号,这话要正着说,叫“引导太阳能、风电产业合理有序发展”。

3月7日,“见证履职·褚君浩”专栏继续刊发文章《“制止”与“引导”的纷争》。

很多网站在转发这篇报道时,将标题改成《褚君浩院士:不同意总理报告对新能源的提法》。有人善意地私下提醒我:“褚君浩,你怎么可以不同意总理的意见?”我和他们解释,我现在是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在此期间,人大代表是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提出建设性意见也是完全正常的。这是全国人大代表的职责所在。只有恭维和表扬,没有审议和质疑,那就不像人大代表了。

当然,修改建议能不能被吸纳,我的心里也没底。3月14日,拿到表决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时,我悬着的心总算落了地。经过整理收集,政府工作报告(草案)作出“19处修改,其中9处重要修改”,“制止太阳能、风电等产业盲目扩张”改为“防止太阳能、风电设备制造能力的盲目扩张”。

在对修改后的政府工作报告进行表决时,我郑重地投下赞成票。3月15日的“见证履职·褚君浩”专栏及时刊发稿件《我的修改建议被政府工作报告采纳了》。

我特别感谢《科技日报》完整地展示了一名科技领域的全国人大代表的履职历程。这也是我履职过程中一段特别难忘的经历。

2020年9月,我国明确提出,力争2030年前实现二氧化碳排放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要实现这个目标,任务还非常艰巨。现在我国太阳能发电量只占总发电量8%左右,要在2050年或者2060年提高到30%以上,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已经年满80岁的我,如今更有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我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光伏科学与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度过的。这个实验室依托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和复旦大学建设,核心是将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提高到30%以上。

过去40年,中国科技事业实现从“跟跑”到“并跑”甚至部分领域“领跑”的伟大跨越,《科技日报》见证并记录了这一波澜壮阔的历程。四十年风华正茂,我希望《科技日报》未来既能坚守“阵地”的严肃与权威,又能具备“变革”的敏锐与灵活,再创佳绩。

责任编辑:李梦一
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