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韬济世四十载,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打造学科“航空母舰”

2025-11-25 12:13:46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王春

11月21日至23日,复旦大学经济学院举行了一系列活动纪念恢复建院四十周年。11月22日,以“经韬济世·求实革新”为主题的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恢复建院四十周年纪念大会举行。

据悉,复旦大学经济学院于1985年成立,40年来,改革开放持续深入,面对不断涌现的全新经济现象,源远流长的经济学科也经历着理论到实践的整体转型,一批全新的系、专业和研究中心随之建立,并成为国内该研究领域的首创之举。

在教育部第四轮和第五轮学科评估中,复旦大学经济学科均位列国内第一梯队。如今,学院已成长为一艘拥有8个实体研究机构、1个“985工程”创新基地、28个研究平台的经济学科“航空母舰”。

著名经济学家、1952级校友吴敬琏通过视频发来祝贺。他寄语经院同仁,经济学人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去认识规律、发现规律,要研究如何遵循经济规律来实现“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的高质量发展。

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世界银行原副行长林毅夫则从大历史观出发,指出40年前中国还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复旦恢复建院是极其明智的决策。林毅夫定义了何为“一流”:“所谓一流学科,是一个学院能够引领该学科的理论新思潮;所谓一流大学,就是拥有几个能引领世界理论新思潮学院的大学。”他期盼复旦经院拥有一流的办公条件、师资和学生后,能抓住中国成为高收入国家的机遇,继续引领中国乃至世界经济学的理论新思潮。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原副总裁、1977级校友朱民感叹“复旦经院给了我人生第一桶金”,这桶金不仅是知识,更是方法论和家国情怀。他特别提到,退休后是恩师张薰华鼓励他“你也能做研究”,让他重拾勇气投身碳中和、AI等前沿领域。

复旦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金力向经济学院全体师生和海内外校友表示热烈祝贺。他对学院未来发展提出三点期待:一是更加长远谋划发展,打造中国经济学科的主峰;二是更加深入推进教学改革,培养更多“经世济民”的大师与大才;三是更加高水平推进国际开放合作,在世界舞台赢得更广泛的话语权。

大会上,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新大楼正式落成启用。该大楼位于上海市杨浦区国权路579号。“四十年,我们始终扎根中国大地,也始终海纳百川。”复旦大学文科资深教授、经济学院院长张军把新大楼定义为全体复旦经济学人的精神灯塔。他表示,经济学院将以新大楼启用为契机,汇聚全球英才,聚焦中国问题,努力建成一所“中国的、卓越的、世界的”经济学院。

责任编辑:孙莹
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