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吴纯新 通讯员 陈凌
派出赴非科技特派员、推出百余项合作及技术转移项目、现场签约“大户”……近日,第四届中非工业创新与技术转移合作论坛暨第二届中非大学校长创新发展论坛在武汉举办,湖北工业大学聚焦非洲“刚需”开展务实合作,成绩亮眼。

论坛上,湖北工业大学发布《2025对非先进适用技术项目合辑》,推出中非产业合作及技术转移合作意向项目108项,涵盖智能制造、生物制造、新材料、智能电网、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的科技成果。大部分技术已完成小试、中试,部分可直接量产,能快速对接非洲产业需求。
自该论坛2022年首创以来,湖北工业大学四年累计发布对非合作及技术转移意向630余项,与60余所中非高校和企业、在非工业园、自贸区建立了稳固的战略合作关系,为中非创新合作搭建了长效机制。
“我们有庞大的技术项目‘后备军’,期待能在非洲落地转化。”湖北工业大学校长宋小春表示,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通过《北京宣言》及《中非合作论坛—北京行动计划》,明确将优先支持非洲工业化作为重要内容,该校正积极响应这一号召。
现场,湖北工业大学和莫桑比克爱德华多·孟德兰大学共建的新型光伏农业联合实验室、与埃及爱资哈尔大学共建的中国—埃及天然活性多肽资源发掘与利用联合实验室揭牌,还签署了8项相关领域战略合作备忘录、共建联合实验室等科技、人才合作协议。
目前,该校已在非洲20多个国家建立了70多个合作伙伴关系,签署100多份涵盖人才联合培养、共建联合实验室及中非青年创新创业示范基地等领域的合作协议,在科技、教育、人文、创新创业等方面均取得丰硕成果。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10月,该校还获批国家级联合实验室“中—埃土木工程绿色建造及智能运维‘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正在与亚的斯亚贝巴科技大学共建“中非绿色建造技术创新港”,已联合企业推动技术在非洲基础建设中应用。
“我们以小切口推进真合作,让技术真正扎根非洲,助力非洲实现内生性发展,同时也提升我们自身技术的本土化创新水平及落地应用能力,这也是科研工作回归应用本真的一种体现。”该校党委书记彭育园说。
据悉,本次论坛由湖北工业大学、中国—埃塞俄比亚土木工程绿色建造与智能运维“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筹)、中非创新合作中心、中非大学联盟交流机制中方秘书处主办,湖北省非洲民间商会、非洲大学协会协办。
(受访单位供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