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魏依晨
近日,2025年江西省农业主推技术《兴国红鲤池塘健康高效养殖技术》,在江西兴国县养殖示范基地开展现场测产。该技术由江西省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赣南综合试验站(赣州市畜牧水产研究所)主持实施,测产数据显示:试验池塘鱼种成活率95.0%以上,亩产量达1713.4千克,亩产值超25000元,各项核心指标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标志着江西省兴国红鲤池塘主养技术取得关键性突破。

作为江西“三红”特色品种,兴国红鲤是国家级审定优良品种和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兼具重要科研价值与经济价值,其种质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一直备受关注。为筑牢品种资源根基,农业农村部已在兴国县设立国家级兴国红鲤良种场,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源头保障。

近年来,江西省持续加大该品种种质资源保护、技术研发与养殖推广力度,将《兴国红鲤池塘健康高效养殖技术》列为江西省主推技术,加速科技成果落地转化。针对兴国红鲤养殖中的关键技术痛点,科研团队开展系统性创新攻关:在鱼种培育环节优化苗种筛选与放养密度配比,提升苗种先天成活率;在投喂管理中构建精准投喂体系,实现营养供给与生长需求精准匹配;在生态调控方面集成病害绿色防控与水质动态调控技术,构建健康养殖生态环境;同时优化成鱼产销衔接模式,打通从养殖到市场的高效通道,形成“育、养、销”一体化技术体系。
凭借显著的品种与技术优势,该养殖模式已在全国近30个省(区、市)推广应用,年推广兴国红鲤鱼苗超1亿尾,累计推广养殖面积突破10万亩。技术的规模化应用不仅有效提升了兴国红鲤养殖的标准化、集约化水平,更直接带动广大渔民增收增效,为淡水养殖产业结构优化、乡村产业振兴注入强劲动力,实现了种质资源保护与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产生了显著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受访者供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