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孙瑜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前不久发布的数据显示,2025年1月至9月全国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2.43万个。在这场规模宏大的城市更新行动中,一系列绿色建造技术正在成为提升居住品质的关键力量。从为老旧房穿上终身免更换的“节能铠甲”,到安装可以降低能耗的新材料风管,再到将自然阳光“引入”地下空间,这些创新科技让人们告别能耗高、体感差、暗空间多的老旧建筑,住进更绿色、舒适的高品质新居。
外墙保温一体化技术:
给旧楼穿上“节能铠甲”
在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张良社区与儒林社区经过改造,数十栋住宅楼整齐排列。这些建筑的外墙暗藏玄机——利用外墙保温一体化技术。其采用的复合保温一体板化作坚实的“节能铠甲”,将建筑主体紧密包裹。
该技术的核心在于,施工阶段将复合保温一体板作为建筑外模板使用,经连接件固定后浇筑混凝土,形成无空腔复合墙体,实现保温功能与建筑结构的“永久绑定”,大幅增强了外立面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中铁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淄博沂源棚改项目经理郭丰杰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说,外墙保温一体化技术通过刚性连接将保温层与建筑主体结合,形成兼具保温与装饰功能的外墙系统。这样不仅有效解决了传统外贴保温层易脱落的问题,而且能帮助居民节省近一半的冬季取暖费用。目前,这种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老旧小区改造和城市更新项目中。
2022年,张良社区一二期项目竣工。沂源县建筑节能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项目投入使用后的首个冬季,该社区居民平均取暖支出下降42%;与周边未采用该技术的老旧建筑相比,张良社区冬季供暖期间室内温度平均提升3至5摄氏度。
玻镁复合风管:
防火防潮又保温
在贵州省贵阳市,首个引入“4.5代住宅”理念的城市更新项目——雨高桥城市更新项目正在全面推进。所谓4.5代住宅,是在传统居住功能基础上,进一步融合绿色建筑、智能系统与人性化设计的新型建筑形态,旨在打造更健康、舒适与节能的居住环境。
在该更新项目施工现场,工人们将玻镁复合风管如搭积木般精准拼接。这种在工厂预制的风管,外壳为白色彩钢板,内置特制保温层,不仅保温性能优于传统铁皮风管,而且显著提升了居住体验。
作为贵阳首个超高层“立体生态建筑”试点,雨高桥城市更新项目包括5栋140米以上超高层住宅。中铁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雨高桥城市更新项目总工程师赵月赞介绍,由于地下室和高层建筑对通风设施耐火性能要求高,加上贵阳气候潮湿,而传统铁皮风管在防火、防潮方面存在不足。为此,该项目创新采用三层复合结构的玻镁复合风管作为通风设施,有效解决了防火、防潮难题。
赵月赞说,这种风管内外层采用高强度彩钢板作为结构骨架,确保其在风压下的稳定性;中间层以玻镁防火材料为核心,辅以耐碱玻纤布,使其具备更高防火等级和抗折强度。
相比传统铁皮风管,玻镁复合风管保温性能提升40%,无需额外保温层即可有效隔热,降低能量损耗,更加节能环保。同时,其防潮防腐能力更强,自重更轻,既减轻建筑荷载,也降低了安装难度。
赵月赞补充道,这种风管还提升了居住体验:防潮防腐特性避免生锈和细菌滋生,减少粉尘与异味,提供更洁净的通风环境;使用寿命超过25年,降低更换频率并减少安全隐患;高耐火性进一步保障居住安全。
目前,雨高桥城市更新项目施工人员已完成6000余平方米玻镁复合风管的安装工作,其展现出良好的应用效果。未来,该风管还可以与传感器结合,实现对温湿度与空气质量的实时监测与智能调控,助力打造更舒适、健康、安全的居住空间。
智能光导技术:
把阳光“搬”到地下空间
如何把阳光“请”到地下空间?在厦门北站,一套名为“阳光搬运工”的智能光导技术给出了答案。
中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厦门北站项目总工程师潘峰潭介绍,建设团队采用多项绿色技术打造智慧节能站房,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智能光导技术。
在厦门北站的屋面上,82套采光机整齐排布,这是智能光导技术装置的核心采集设备。这套装置就像追着太阳的“向日葵”。每天日出后,屋面的采光机会自动“醒”来,精准追踪太阳高效采集阳光。随后,总长超10万米的大通量特种光纤,将采集到的阳光输送至车站换乘中心地下10米的集散空间。
“这样一来,即使在深达地下10米的集散空间,旅客也能感受到阳光。”潘峰潭指着光线充足的地下区域介绍,这套装置的一次能源利用效率高达80%,利用率较国外同类型产品提升120%。
智能光导技术的节能效果显著。潘峰潭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经测算,应用智能光导技术后,全年可以节约用电约72万度,相当于减少排放565吨二氧化碳。对日均客流量较大的交通枢纽而言,这套装置相当于地下空间的一盏“不用电”的长明灯,长期运行下来能大幅降低车站的用电成本。
更值得一提的是,智能光导技术装置并非孤立运行,而是深度融入了厦门北站的iBMS智慧管控系统。作为闽南地区规模较大、功能较全的智慧管控系统,它统筹管理站房所有空调、照明等机电设备,可以自动分析设备运行状态,在不同环境参数下实行动态调节,让设备始终处于最优能耗状态。
潘峰潭介绍,无论是老旧交通枢纽改造,还是城市地下空间开发、老旧小区更新,这项能高效转化自然光的技术都大有可为。
“希望智能光导技术能够‘点亮’更多老旧建筑,为我国城市绿色低碳转型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让更多人感受到自然光与现代建筑融合的魅力。”他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