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产业发展新动能丨从“矸石围城”到“点石成金”  科技赋能为煤城转型添动能

2025-11-26 13:26:49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朱虹 通讯员 鄂宇东

11月26日,黑龙江省耘豪新型建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耘豪公司”)的自动化生产车间内,机械臂精准抓取原料,双级真空制砖机高速运转,6.9米断面的隧道窑有序作业,昔日堆积如山的煤矸石正源源不断转化为新型建筑材料。

作为典型的煤炭资源型城市,七台河市一直被煤矸石的“生态包袱”所困。截至2022年底,七台河市共有煤矸石山251处、矸石存量约4781.9万吨。“矸石围城”成为城市发展的瓶颈。如今,在政策引导与科技驱动下,当地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将废弃煤矸石转化为建筑材料、热能产品等资源,走出一条“变废为宝”的绿色发展之路。

技术破冰,矸石变“金砖”

“我们采用国内先进的自动化生产线,六轴机器人实现全程精准操控,从原料配比到成品下线全程数字化管控。”耘豪公司生产组长孟德新介绍,企业年消耗煤矸石达70万吨,日产烧结砖60万块。

科技赋能不仅解决了固废处理难题,更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今年前三季度,耘豪公司销售额达2530万元,同比增长76%,订单已排至12月底,全年销售额有望突破3500万元。企业在低碳环保上持续发力,将烧结砖生产中产生的余热循环利用,制成热能产品供给周边企业,实现“固废利用—能源回收—产品输出”的循环模式,彻底改变了煤矸石处理“高污染、低效益”的旧貌。

如果说耘豪公司是煤矸石利用的“实干家”,黑龙江百春固废资源化科技公司则是技术攻坚的“探路人”。“小时候家门口就是矸石山,一刮风满脸灰。”该公司董事长徐春峰是土生土长的七台河人,带着对家乡的情怀,他带领团队历经5年进行上千次试验,终于实现“制砖不用土,烧砖不用煤”的技术突破。他们研发的新型工艺不仅能让煤矸石完全替代粘土,还通过添加自主研发的助燃剂,让砖坯在烧结时无需额外添加煤炭,仅靠煤矸石自身含有的少量可燃物就能完成烧制。

如今该企业已成长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自成立以来累计无害化处理煤矸石1000多万吨,减少占地1200余亩。

为突破技术瓶颈,公司牵头成立黑龙江省首家固废煤矸石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联合高校科研机构建立院士、博士工作站,针对不同区域固废特点定制处理方案。2023年,企业与中国能源建设集团签订年消纳500万吨煤矸石的合作协议,同步启动总投资3.5亿元的高岭土及陶瓷生产线项目,建成后年产值可达5亿元。

政策护航,培育转型生态

企业的大胆探索与创新实践,离不开地方政府的政策护航与生态培育。2024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七台河市煤矸石污染环境防治和综合利用条例》,将追根溯源管理、科技创新激励等建议纳入其中,为产业发展筑牢法治保障。七台河市发改委、工信局等部门发布技术导向目录,落实税收优惠政策,政府绿色采购优先选用煤矸石综合利用产品,形成“政策引导—企业创新—市场驱动”的良性循环。

七台河的“矸石山”正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现代化的生产车间和复绿的山坡。数据显示,2023年完成煤矸石综合利用445万吨,超出年度任务36万吨;2024年完成煤矸石综合利用440万吨,超出年度任务95万吨;2025年1—7月已完成煤矸石综合利用623.42万吨。

2025年全市煤矸石消纳能力已提升至1000万吨,不仅实现了新增煤矸石“零堆积”,还消化了部分历史存量,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较之前有大幅度提升,曾经被矸石污染的土地上,如今长出了庄稼,建起了公园。

从“矸石围城”到“点石成金”,这座老煤城的转型实践,为全国同类城市实现“绿色蝶变”提供了生动而宝贵的范例。

责任编辑:王倩
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