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薛岩
11月23日,2025中国科技传播论坛“科幻传播赋能未来产业发展”分论坛在国家科技传播中心举办。本场分论坛聚焦国家培育未来产业的战略部署,汇聚了文化、科技、媒体与产业界的120余位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及高校师生,共同探索科幻想象力如何转化为科技传播力与产业引领力,为融合发展提供新思路。
论坛上,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科幻传播与未来产业专委会主任、北京联合大学教授金韶作主旨报告。她深刻阐述了人工智能时代科幻传播的深远意义,指出其不仅是对科幻作品本身的传播,更是对全民想象力、创新精神与科技创新活力的系统性传播。金韶教授强调,科幻传播能有效激发科技想象、加速创新进程、引导科技向善,并正推动科幻产业从文学、影视迈向业态更为多元的3.0阶段,通过链接内容创意、科技研发与消费体验,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提供坚实支撑。
在专家演讲环节,多位学界领军人物分享了前沿见解。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科学艺术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张之益阐述了先进影像技术对构建未来影像工业的基础性作用;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教授陈涛探讨了人工智能技术如何使“数字复生”成为可能及其对人类主体性的哲学反思;北京邮电大学数字媒体与设计艺术学院院长、教授贾云鹏分析了人工智能如何使科幻影像从“观看的艺术”演变为“互动的艺术”;北京电影学院智能影像工程学院院长、教授陈军则展望了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赋能科幻影像制作与传播的人机共创新模式;北京大学教育学院研究员、创新人才教育研究会副会长卢晓东提出,将科幻创意写作纳入大学通识教育,以培养学生的未来视野与跨界思维。

论坛上,北京邮电大学教授纪阳团队联合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科幻传播与未来产业专委会,正式发布了“工程想象力人才培养”成果。纪阳在介绍中提出了“最小想象单元”与“工程思想实验”等创新教育理念,旨在将宏大的科幻创意解构为可训练、可操作的思维模块,培养能将科幻创意转化为工程蓝图的复合型人才。目前,该成果已由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出版,并计划进一步融入“大考工”理念,连接历史智慧与未来想象。
据悉,“科幻传播赋能未来产业发展”分论坛由中国科技新闻学会主办、科幻传播与未来产业专委会承办,北京邮电大学信通学院、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提供支持。
(受访单位供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