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梁乐
11月25日,位于新疆吉木萨县的新疆油田吉庆油田作业区页岩油联合站内,一场大雪悄然落下,气温迅速降至冰点。得益于前期扎实的“保暖御寒”工作,站区设备运转正常,有力保障了油气生产平稳运行。

在联合站中控室内,工作人员正在密切关注各项生产数据。通过一块块大屏,不仅能看到站区设备的运行实况,还能通过安装在关键部位的传感器,细微感知设备的各项参数,为运行维护提供及时可靠的数据参考。
联合站站长武斌告诉记者,该站区于2020年11月25日投产运行,一期设计原油处理能力100万吨/年,2024年二期扩建处理能力100万吨/年,总处理规模达200万吨/年,是国内规模最大的页岩油联合站,原油处理能力峰值达到5500吨/天。
据了解,联合站位于准噶尔盆地,冬季最低气温可降至-30℃以下,对站区设备正常运行带来挑战。对此,今年9月起,联合站就启动了“保暖御寒”的各项准备。对联合站储罐等关键设备,采用“保温衣+铝皮外护”双层防护,重点部位缠绕高密度电热带,确保设备运行温度稳定在合理范围内。
联合站运行维护班工作人员赵思国说:“以前我在别的联合站工作时,倒罐需要两三个人操作阀门,冬天更难操作。现在只需要在室内点一下鼠标就能自动完成。”据介绍,联合站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技术,不仅极大降低了工作强度,还有力保障了运行安全。

赵思国告诉记者,站区内设备参数一旦出现异常,中控室大屏会第一时间进行提示。凭借“精准定位”,运行维护班组可迅速到达现场进行处置,防患于未然。
“我参加工作已经30多年了,切身感受到科技创新给石油行业带来的巨大变化。”赵思国说,他和同事们将继续坚守岗位,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