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张晔
AI“老中医”望闻问切,照一照便知体质密码;卫星物联网芯片打破地域限制,让远在非洲的重型机械装上“太空天眼”……11月24日,AI时空·南京人工智能国际社区在宁揭牌,以“一核三片区”的创新布局,勾勒出一幅“AI+产业+生态”的未来图景。

在社区内,AI技术正以“润物无声”之势渗透千行百业。新型数字人“分身有术”,硅基智能打造的数字人主播可7×24小时直播,AI生成脚本、虚拟形象实时互动,助力商家降本增效。传统中医现在可“照镜问诊”,浩鲸健康研发的AI中医智诊仪,1分钟完成舌诊、脉诊并生成体质报告,背后是融合2000余部中医典籍的“灵山大模型”,让名医经验数字化传承。汽车也能“读懂人心”,中科创达的“滴水OS”系统通过用户画像与长时记忆技术,可主动推荐咖啡店、调节空调温度,让汽车从“工具”进化为“智能伙伴”。

据悉,社区总规划面积约4.4平方公里,以“三横两纵”为布局,构建起“一核三片区”的空间格局。1平方公里的AI大厂智核作为核心载体;AI总部园区、AI人才社区、AI时空公园各司其职,分别承担着核心外溢转移、高品质智能生活服务、生态场景试验等功能,形成了产业发展与生活服务、生态保护协同共进的良性布局。
目前,全国互联网20强中14家在此布局,57家总部企业形成强大引领效应,阿里、小米、京东、滴滴、腾讯等大厂的技术溢出为AI产业注入持续创新动能。
全国首个公共数据授权运营生态中心也此落地,医保、交通、金融等行业的高价值数据,有效破解AI发展“数据短缺、质量参差”的核心痛点。产业赛道先发优势同样显著,近千亿规模的产业集群,构建起“AI+金融”“AI+交通”“AI+健康”等多元细分场景,为技术落地提供了丰富“试验田”。

在赛道布局上,“AI+交通”领域集聚宝马全球研发中心等重点项目,小米智驾团队规模超1200人;AI芯片赛道迎来全数安科技、飞腾信息等优质企业入驻,具身智能实现关键破题,40余个落地项目总投资达8亿元。同时,“大厂+大学+大所”机制成效显著,阿里云大模型联合实验室、人工智能卓越工程师技术中心等平台相继落地,各类创新活动蓬勃开展,政企学研多方联动的创新生态加速形成。
(受访者供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