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代小佩
记者26日从中国科协举办的新闻通气会上获悉,今年11月中国科协组织开展的首个国际科技人文交流“开放合作月”,为2万余名中外科技界、教育界、企业界人士搭建起对话合作平台。
中国科协国际合作部副部长张斌介绍,首个“开放合作月”设置主场会议、学术研讨、人文交流、文明互鉴四大活动板块,涵盖世界科技与发展论坛等4场民间科技外交主场会议、世界材料大会等23场科技引领未来发展交流活动、汉俄科技翻译大赛等15场人文增进开放信任合作交流活动,以及中国—东盟青年科学家人工智能对话等21场创新促进文明互鉴活动。
国际科技界广泛参与是本次活动的显著特点。来自1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多名境外嘉宾参会,20余家国际、国别科技组织参与举办多场活动,10家在华发起设立的国际科技组织共举办20场活动。活动期间还举办了13场双边交流活动,20余家美国组织及逾百位美籍嘉宾参与20余场活动。
张斌介绍,“开放合作月”期间,累计发布《数字地球可持续发展倡议》等9项共识、榜单成果,《复杂系统可靠性与安全性系列标准》等60余项成果,形成10余项专门领域新组织、平台及合作计划,签署30余份各层级双多边合作文件。
国际科技界对本次“开放合作月”给予高度评价。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奖者、美国纽约科学院院长杜宁凯表示,科学繁荣离不开开放、合作与信任,举办“开放合作月”活动意义非凡。中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和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奖者、国际动物学会主席尼尔斯·斯坦塞斯表示,唯有通过跨国界、跨学科的思想交流和信任合作,才能成就更好的科学家,做出更好的科学研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