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赣州:以科技创新赋能打通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2025-11-27 17:07:37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魏依晨 通讯员 魏炜

近日,位于江西赣州的“中国稀金谷”建设正酣,该平台依托中国稀土集团、中国科学院赣江创新研究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将共同打造良好的科研环境。

今年以来,国内首个1类创新药莫米司特片、玛舒拉沙韦片正式获批上市,2项科技成果获江西省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项获江西省技术发明奖特等奖,中国科学院赣江创新研究院完成筹建,“重大疾病新药靶发现及新药创制全国重点实验室”平稳运行,赣南实验室正式启动运行。在一系列喜人成绩背后,赣州正以“链式反应”加速产业能级提升,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特色模式推动成果落地生根

“赣州以制度创新破题,将科技成果转化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抓手,构建起‘产学研用金’深度融合的创新生态。”赣州市科创中心主任李学华介绍,该市陆续出台《赣州市科技创新促进条例》《赣州市深入实施科技创新赋能行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若干政策措施》等一揽子支持政策,设立全省首个市级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形成“1+6+N”转化网络,布局粤港澳大湾区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站,成为连接大湾区创新资源的“桥头堡”。

据悉,2022—2024年,该市累计立项成果产业化项目114个,拨付财政资金超6700万元。职务科技成果赋权试点率先覆盖2家单位和5个试点地区。此外,赣州不断探索“飞地研发+本地转化”“链式中试+许可转让”等特色模式,推动重大技术成果落地生根。

在赣州中科鸿虔生产车间,中国工程院贺泓院士团队研发的国六标准柴油车尾气净化新材料项目在这里投产,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年产值预计达10亿元,支撑稀土资源高效利用与减污降碳。 

青峰医药集团研发的全球第二个、国内首个PA靶点抗流感药物“玛舒拉沙韦片”在赣州产业化,形成“研发—准入—市场”三级闭环,实现我国流感药物领域从“仿”到“创”的跨越。

南昌大学在赣州成立赣州产教融合研究院,院长廖清华说:“研究院已在赣州先后共建成立医疗器械转化中心、固废利用研究中心,深度联合市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开展校企一对一服务,累计服务企业金额超千万元。”

精准滴灌助推产业破局焕新  

赣州市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科技金融办公室负责人李洋介绍,赣州瞄准“投早、投小、投硬科技”,全力构建科技成果转化金融池,构建多层次金融支持体系。设立5亿元种子基金,精准投向低空经济、机器人等“硬科技”领域。

江西省首推“创新积分制”,赣州科技企业凭借科创积分,在无须任何实物抵押的情况下,即可获得积分相应的人民币信用贷,为366家科技型企业授信18.6亿元。创新“虔飞贷”模式,自今年3月份推出“虔飞贷”以来,累计发放贷款15.5亿元,支持63家高成长企业。

好模式下产业后劲十足。赣州章贡区生物医药产业迎来历史性突破,全区已集聚青峰医药、威高集团、海尔医疗等医药健康企业143家,规上企业矩阵扩至58家,全产业链产值强势突破280亿元。拥有国家级平台9个、省级平台53个,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劲引擎。大余县悦安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智能化控制中心的巨型LED屏正实时呈现全厂区生产运行数据,让“机器会思考、生产能感知”的数字化场景成为现实。

大余县新能源新材料中试基地成功孵化北京化工大学周智勇教授团队“年处理2500吨废旧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循环利用示范产线”项目并注册成立江西悦锂科技有限公司,为废旧电池的回收利用和新能源材料的研发提供了有力支持。

赣州市科技局负责人表示:“赣州市将持续深化‘研发—中试—产业’全链条服务,强化金融与产业协同,建成全国重要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为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提供‘赣州方案’”。

(图由赣州市科技局提供)

责任编辑:李梦一
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