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华凌
11月27日,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等单位联合北京星辰未来空间技术研究院,在中关村壹号召开太空数据中心建设工作推进会,通过发布规划方案、组建创新联合体,加快推进太空数据中心建设,牵引北京商业航天等未来产业发展。

会议明确,太空数据中心将部署于700—800公里晨昏轨道,构建功率超GW的集中式大型系统,包含空间算力、中继传输和地面管控分系统,每座数据中心可容纳百万卡级别服务器集群。建设分三阶段推进:2025年—2027年突破核心技术,建成一期算力星座;2028年—2030年实现“地数天算”;2031年—2035年建成大规模太空数据中心,支撑“天基主算”。

会上推出太空数据中心创新联合体,由星空院及旗下企业牵头,汇聚24家产业链单位,聚焦技术攻关、星座建设、产业融合和生态构建,已突破多项关键技术,完成第一代试验星“辰光一号”研制,拟于年底或明年初发射。同时发布相关工作机制,保障任务落地。

多家企业代表围绕星载核心技术、应用场景构建作主题报告,产业链成员就降低建设成本、赋能行业应用等议题深入探讨。北京市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太空数据中心是商业航天与人工智能的战略交叉方向,北京将加大支持力度,将其作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重点布局方向,助力形成新型产业链和商业闭环。
(主办方供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