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刘侠 实习生 刘桂源
近日,记者从四川省高校科技发展中心获悉,乐山职业技术学院胡小冬博士领衔的科研团队研发的“光伏废硅制备锂电硅氧负极用氧化亚硅材料”成果,凭借鲜明的创新性、突出的环保价值和显著的产业效益,成为高职院校服务区域产业升级的典型范例。该成果有效破解了光伏产业固废处置难题,搭建起光伏与储能产业的协同桥梁,为绿色低碳发展注入强劲科技动力。

乐山作为国家硅材料开发与副产物利用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中国绿色硅谷基地,光伏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固体废弃物回收利用的行业痛点。为响应产业可持续发展需求,乐山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团队聚焦光伏废硅资源化利用,经过长期技术攻关,成功研发出光伏废硅制备氧化亚硅的核心技术。该技术不仅实现了“变废为宝”,将光伏废硅转化为锂电硅氧负极关键材料,产品核心指标达到行业标准,具备极强的市场竞争力。
该成果的成功转化,离不开学校完善的制度保障与平台支撑。学校制定《乐山职业技术学院科研成果转化办法(修订)》,从政策层面激励科研人员参与成果转化。通过在制度、场地、人力等方面的全方位支持,为技术转化提供了良好环境。

目前,该中试研发平台已建成市级研发平台,成果产业化应用成效显著。其不仅解决了光伏企业危废处置难题,减少自然资源依赖,还搭建起上游光伏产业与下游储能产业的紧密联系,实现产业协同发展。项目投产后预计将产生可观的经济与社会效益,为区域产业结构优化、绿色低碳转型提供有力支撑。
此次成果转化是乐山职业技术学院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生动实践。学校将继续坚守面向企业需求、服务区域产业的研发定位,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推动更多技术创新成果落地生根,为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高职力量。
(受访者供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