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静宁:“科普+产业”双轮驱动  赋能乡村全面振兴

2025-11-28 12:20:10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颉满斌 通讯员 李芳艳

初冬的甘肃静宁县略带寒意,一场全国性的科普盛会让这个小县城暖意融融。11月23日至25日,来自全国各地的科普工作者齐聚这座“中国苹果之乡”,以全国流动科普活动样板间启动、静宁科技馆开馆为契机,共商“十五五”科普发展大计,用科技之光点亮苹果之乡振兴路,让科普惠民的种子在陇原大地生根结果。

两馆联动破空白 科普服务提质效

“灯内蜡烛燃烧产生热力,带动气流流动,走马灯就转起来啦!”在静宁县文化城广场,科普工作者与静宁二中学生的互动问答,成为甘肃首站“流动科普活动样板间”试点活动的生动注脚。

以“流动科学嘉年华”为主题的样板间,整合流动科技馆与科普大篷车资源,打造了展览辅导、科学秀、创客工坊等五大特色板块。榫卯结构搭建、冰壶运动实验等科普互动项目,让学生与群众在动手实践中感受科学魅力,参与热情高涨。

与此同时,静宁县科技馆的正式开馆,填补了当地综合性、现代化科普场馆的空白。这座坐落于成纪文化城内的科技馆,建筑面积2600平方米。展览展示区达1800平方米,160件馆藏展品分布于15个常设展厅和2个临时展厅,涵盖基础科学、前沿技术等十大主题。“固定场馆+流动样板间”的两轮驱动模式,既为公众提供了常态化的科普体验平台,又打破了地域限制,让科普服务延伸到基层末梢,为静宁科普事业迈上新台阶注入双重动能。

“我们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把科技馆打造成科学知识普及基地、前沿科技体验平台和城市形象窗口。”静宁县科协主席王锦表示,将充分发挥流动科普样板间的示范作用,开展更多元的科技成果展览与科普教育活动。

科普产业深融合 赋能果乡促振兴

全国流动科普设施工作交流研讨会的召开,为静宁科普工作带来了全国性的智慧支持。来自各省(区、市)的科普工作者齐聚一堂,围绕流动科普“十五五”发展规划建言献策,助力静宁科普工作提质增效。

“面向‘十五五’,流动科普设施要坚持改革驱动、体系协同,调结构、补短板、增动能,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国科技馆党委书记、副馆长钱岩为静宁科普工作指明了方向,而静宁县也始终以实际行动践行这一理念。

“这场跨区域的交流碰撞,为静宁汇聚了强大的科普发展合力。近年来,我们根据地方发展实际,始终紧扣‘苹果产业’这一核心支柱,将科普与苹果产业深度绑定,走出了一条‘科普+产业’的特色发展之路。”王锦介绍道。

为培育乡村振兴人才,当地开展科技赋能乡村振兴专项活动,创新模式,为本土种植能手与企业带头人量身定制培训课程。

活动依托“静宁县苹果产业顾问团”,聚焦病虫害绿色防控、土壤精准施肥、果树精细化修剪等果农关切的核心技术,采用“研讨会+培训班+实地观摩”的创新模式,遴选60余名一线骨干进行系统性培训。专家现场指导、学员互动交流,让理论知识与实操技能深度融合,通过“培训一人、带动一片”的倍增效应,为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夯实人才基础。

“科普与产业的深度融合,既让果农尝到了科技致富的甜头,也让科普工作更接地气、更具活力。”王锦介绍,未来静宁将持续深化产学研合作,依托“科技小院”“科普小院”加速成果转化,发挥静宁苹果专家工作站、苹果产学研协同创新基地优势,推动科技专家与农户建立常态科技致富链;同时打造品牌科普活动,加强青少年科技教育,让科普资源向乡镇村社延伸,以科普赋能乡村全面振兴。

从场馆建设到资源整合,从经验交流到产业赋能,静宁正以科普为笔、以创新为墨,在广袤的陇原大地上描绘出一幅科技惠民、产业兴旺、乡村振兴的美好画卷。这场初冬的科普盛会,不仅是一次成果的展示,更是一个全新的起点,果乡静宁将在科普赋能下,书写更加璀璨的未来。

责任编辑:孙莹
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