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张佳欣
据新一期《自然·光子学》杂志报道,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究团队利用层状量子材料开发出一种全新平台,通过纳米光子学实现对光的精密调控。这一新平台不仅使光学器件更小、更高效,还首次实现了光学模式的动态切换(在不同光传播状态之间灵活转变),解决了纳米光子领域长期以来难以兼顾的两大难题。
传统纳米光子学主要依赖硅、氮化硅或二氧化钛等材料,构建波导、谐振腔和光子晶体等结构,以引导和限制光传播。但这些材料存在两大局限:首先是折射率受限,这是衡量材料与光相互作用强度的指标。传统材料折射率较低,限制了光的强约束能力,也妨碍了器件的进一步微型化。其次,这些材料一旦加工成型,其光学性质就基本固定,无法在不改变物理结构的情况下重新配置其光响应特性。
为破解这些难题,团队引入了一种层状量子材料——硫溴化铬(CrSBr)。该材料兼具稀有的磁性有序性与强烈的光响应。团队利用CrSBr的高折射率,仅用7层原子(约6纳米厚)就构建出完整的光子晶体结构,尺寸相当于传统材料的1/10左右。更重要的是,该材料对磁场高度敏感,仅需施加小幅磁场,就可持续、可逆地切换光在器件中的传播模式,无须移动部件或改变温度。
此外,CrSBr内部还能自然形成极化激子,这是一种光与物质混合的准粒子状态,具备传统系统难以实现的非线性与量子光学特性。这种混合态可以带来非线性增强、全新量子光传输机制等新奇效应。与传统系统需要外部腔体才能实现极化激子不同,CrSBr本身就能天然支持这一状态。
目前实验在132开尔文(-141℃)低温下进行。尽管距离常温应用尚有距离,但该材料已具备在量子模拟、非线性光学等高精尖领域应用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