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张佳欣
据最新一期《柳叶刀》杂志报道,一种名为“舒噻胺”的碳酸酐酶抑制剂类药物,可显著减少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的呼吸暂停次数,从而提高他们的睡眠质量。这项由瑞典哥德堡大学参与的临床研究,为无法耐受呼吸机面罩的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希望。研究人员表示,若未来在更大规模临床试验中证实安全有效,舒噻胺或将成为第一种治疗睡眠呼吸暂停的药物。
研究共纳入298名中度至重度睡眠呼吸暂停患者,其中四分之一患者服用安慰剂,其余患者分别服用不同剂量的舒噻胺。试验在4个欧洲国家进行,采用双盲设计,患者和研究人员均不知谁接受了有效药物。
结果显示,与服用安慰剂的患者相比,服用高剂量舒噻胺的患者呼吸中断次数最多可减少47%,血氧水平显著提高。研究人员指出,舒噻胺的作用机制是稳定呼吸中枢的控制并增强呼吸驱动力,从而降低睡眠期间上呼吸道塌陷的风险。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患者睡眠时上气道塌陷会导致呼吸暂停、缺氧和睡眠中断。若长期未治疗,将增加高血压、心血管疾病、中风及2型糖尿病的风险。
目前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是治疗该病的主要手段,虽然疗效显著,但许多患者难以长期坚持使用。研究显示,多达一半的患者在使用一年内放弃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原因包括面罩不适或干扰睡眠。
舒噻胺是一种已获批用于治疗儿童癫痫的药物。研究负责人、哥德堡大学萨尔格伦斯卡医学院肺病学教授扬·赫德纳表示,团队多年来一直探索这一药物的治疗思路,结果表明,睡眠呼吸暂停可通过药物干预来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