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温超高压下首次发现第21种冰相

2025-11-10 01:45:00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张佳欣

韩国标准科学研究院研究团队首次在室温、超高压(超过2吉帕)条件下,观测到水在百万分之一秒(微秒)内经历的多重冻结与融化过程,并据此发现了人类已知的第21种冰相,命名为“冰XXI”。这一成果揭示了此前从未发现的水结晶路径,为理解水在极端环境中的结构变化提供了新视角。相关论文发表于新一期《自然·材料》杂志。

通常,水在温度降至0℃以下时会结冰。但事实上,冰也可在室温甚至高于沸点的温度下形成,因为结晶(液体转变为固体的过程)不仅受温度影响,也受压力制约。例如在室温下,当水受到的压力超过0.96吉帕时,就会发生相变,形成一种称为“冰Ⅵ”的晶体结构。过去一个世纪中,研究人员通过改变温度与压力,已在实验中发现20种不同的冰相结构。然而,在0—2吉帕这一压力区间,水的相变最为复杂,超过10种冰相密集存在,结构极为多样。

研究团队利用自主研制的动态金刚石对顶砧(dDAC),首次在室温下生成了“超压缩液态水”,即在超过2吉帕的压力下仍保持液态的水。这一压力是已知结晶压力的两倍以上。dDAC装置利用压电驱动,可在毫秒级时间内均匀加压,避免传统设备因机械扰动引发的结晶误差。团队利用微秒级时间分辨率实时捕捉结晶过程,观察到水在极端压力下出现了复杂的多重结晶路径。

实验结果显示,在这些快速相变中,水会经历此前未被发现的过渡结构,并最终形成一种全新的冰相,即冰XXI。这种新冰具有异常庞大而复杂的晶胞结构,其晶格单元呈扁平矩形,形态独特,与此前所有已知冰相显著不同。

冰XXI的密度与木星、土星冰卫星内部的高压冰层相近,这一发现可能为研究极端条件下生命起源提供新线索。研究团队表示,未来将进一步探索超高压下水与冰的相变规律,为开发新型材料、理解行星内部物质演化提供科学依据。

责任编辑:常丽君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