郯城模式:“第一书记”如何挑担子、找票子、谋路子?

2018-12-11 16:48:18 来源: 中国科技网—科技日报 作者: 王延斌

缺少“园子”的宋园村如何翻了身?破解银杏树的价格低迷,何以向深、向新要效益?萎缩了七年的菜市场,如何“死而复生”……半年前,摆在郯城县某些乡村面前的难题一个接一个,但“第一书记”的到来为这些任职村注入了新鲜血液,同时他们给出的解决方案也给乡村带来新一轮发展机遇。

山东省、临沂市选派优秀企事业单位干部到扶贫一线,是打赢脱贫攻坚仗的突破口,也是对国家重要精神不打折扣的落实。临沂市郯城县委书记刘连栋向科技日报记者表示,驻村“第一书记”拥有丰富的机关工作经验,知识面广、视野开阔,能摸准乡村的“脉”,从而因地制宜,精准扶贫。

这些“第一书记”是怎么干的?敢于挑担子、为民找票子、带村谋路子,他们有何探索和经验?

深耕产业链:少“园”的宋园村如何翻身?

“古柯不计数人围,叶茂孙枝绿荫肥;世外沧桑阅如幻,开山大定记依稀。”

清乾隆帝笔下的银杏总能呈现出其最美的一面。如果要在雪花纷飞的12月寻找这种美景,你会到达鲁南小城郯城宋园村,当万物已经凋零,这里的银杏树却呈现出另一幅绝美的画面。


天赐禀赋。宋园村紧靠国家4A级景区中华银杏园,土地面积2290亩,其中银杏种植面积1600亩,占到耕地面积的95%。而银杏资源丰富,既是“第一书记”鲁南制药集团姜自华和临沂市侨联梁毅的依靠,也是他们“最动脑筋的地方”——如何将银杏“吃干榨尽”,延伸产业链条,做大做强银杏产业,实现了银杏主产区的“村美民富”?

选材、加工、炮制,容器、提取、试剂,在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鲁南制药的实验室里,科研人员从银杏的干燥叶中提取的具有多种有效药用成分的混合物,制造高附加值的药品,畅销市场,但作为鲁南制药的一份子,姜自华并不满足。

他和驻村伙伴从“园”上下功夫,深挖知青文化和银杏森林两大优势资源,让“小园”变“大园”,大力发展“五园”一体产业模式。

如何理解?他们把村集体所拥有的银杏树以入股形式并入中华银杏园,预计每年实现入股分红3.6万元;建设知青文化园,并与赛石集团法雅旅游公司进行合作,作为重坊镇中华银杏园景区的配套旅游项目,每年为村集体收入5万元;依托蓝莓园,投入资金45万元打造“第一书记榛子园”,将形成蓝莓节、榛子节为一体的乡村旅游采摘增收项目带,预计每年为村集体增收11万元左右;以争创省级美丽乡村为契机,打造“园林式村庄”,发展特色旅游及民宿旅游,预计每年为村集体增收5万元以上。

“不久的将来,这个小村庄将打造出‘知青文化园’、‘第一书记榛子园’、‘园林式村庄’、‘中华银杏园’、‘蓝莓园’,”对此,姜自华充满资望,“五园”一体的发展模式,每年将为村集体增收30万元以上。

叫响“特色牌”:小柳条如何变成了“大金条”?

科学决策,将宝贵的精准扶贫资金用到“刀刃”上,把扶贫工作做到群众“心坎”里,是做好扶贫工作的关键。

但在郯城县委常委、市派第四批第一书记工作大组长苏桂友看来,这需要“第一书记”们不仅有丰富的理论知识,更要有解决农村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方法,在扶贫工作中出实招,因地制宜,发展真正能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的产业。

庙山镇薛西村是省定贫困村,村里没有支柱产业,年轻劳动力多数选择外出务工。虽有不少村民种植杞柳、加工柳编,但都是各干各的,没有形成规模。

“打工东奔西跑,不如在家开淘宝”“闯关东,下江南,不如在家编花篮”。临沂市委宣传部选派第一书记苏桂友到薛西村任职后,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情况了解,提出了“项目、产业园区和基地带动战略”的发展思路,打造薛庄柳编电子商务产业园。

该项目自2016年上半年开工建设,目前已有30户电商和13家快递物流公司进驻园区,每天发货2000多单、10万余元。年轻人听说自己家门口有了电子商务产业园,纷纷回家开网店。“年轻人回流”,让苏桂友乐在心里。

记者了解到,该项目的实施,促使薛西村形成了杞柳种植、柳编加工、网上销售、基地孵化、园区物流一条龙的增收致富产业链,并将全村所有贫困户纳入电商辐射区,成为省内为数不多的村级电子商务特色园。该项目全部投入运营后,可实现电子商务年销售额1亿元以上,增加村民收入3000万元。村民们对苏桂友交口称赞:“第一书记让咱们村的小柳条变成了‘大金条’!”

引入大平台:萎缩了七年的菜市场如何“死而复生”?

因为大棚蔬菜发达和盛产中国结编艺,红花镇被誉为“山东的南菜园”和“中国结之乡”——他们生产的中国结供应了70%的国内市场。但对红花镇院北村来说,故事的发展并没有表面上的诗情画意。一则萎缩了七年的菜市场“死而复生”的故事在民间流传。

身为“山东的南菜园”,红花镇需要一处蔬菜交易市场,但是自从市场的负责人无暇顾及之后,这处原本红火的菜市场走向下坡路。

作为院北村“第一书记”,临沂市公安局董德慈、厉颜君深知“第一书记”的职责和优势所在,某种程度上,第一书记需要充分利用国家、省市县的优惠政策,盘活“自身”和单位资源将其导入帮扶村。

在郯城县红花镇党委内,一个高11.7米,宽6.8米的巨型中国节悬挂在大楼前,一年前红花镇院北村村民集体制作的献礼十九大的礼物,也是迄今中国最大的中国结。“中国结是院北村的产业优势,也存在着短板。”在董德慈看来,院北村的中国结加工企业分散,缺少凝聚力,多数中国结企业通过下单给散户或村民独立完成半成品手工编织,再由企业上门收件组装,成本高,效率低,质量参差不齐。

“镇上的中国结还缺少一个平台对中国结产业去打造和推介。”董德慈给出的答案是,打造50亩中国结文化产业园将是红花镇集文化创意、电子商务、生产加工为一体的产业园项目。

红花镇有大棚蔬菜2万亩,大院子社区种植大棚蔬菜约900亩,形成特色农业。但董德慈说,“镇上的蔬菜市场从七八年前开始萎缩,40亩的交易市场荒芜了。”

为解决这一问题,董德慈和厉颜君决定复活蔬菜市场。跑项目、筹资金向来不易,但临沂海贡商贸有限公司的引入带来了1000余万元投资,建设了“大院子经济园”,设立了蔬菜交易区和农资商业区,把萎缩了7年之久的旧的蔬菜市场盘活起来。

“将来的蔬菜交易将在这一片进行,每天蔬菜的收购价格实时公布,还有专业的市场监管。”董德慈介绍说。在已经建成的大院子经济园区北侧是一排厂房,这些厂房已经出租,并为院北村的村集体创收6万元。“多家企业聚集,共占地80亩,投产后将形成了‘大院子经济产业园’,服务和带动全镇的发展。”董德慈说。

加载更多>>
责任编辑:马嘉悦
深圳:“全科医生疫苗处方”试点落地&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