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款酱油不达标,名牌也“中枪”—— “李鬼”酱油畅销市场?专家:认准这两点不上当

2018-10-22 12:22:40 来源: 中国科技网 作者: 王延斌

什么是真酱油?什么是假酱油?对消费者来说,在琳琅满目,也鱼龙混珠的酱油市场上挑选是个大问题。

10月12日,江苏省消保委发布酱油产品比较试验报告。120个酱油样品,涵盖生抽、老抽、国产酱油、进口酱油、儿童酱油等各种类型,结果显示,有29个样品不符合国家相应标准。不达标的酱油问题出在哪里?纯粮酿造的酱油如何炼成的?普通消费者如何鉴别真假酱油?科技日报记者采访了部分专家。

有着26年酱油酿造经验的技术专家王兆芹告诉科技日报记者,酿造酱油的核心成分是氨基酸态氮,这也是衡量酿造酱油品质的最核心指标之一,范围一般在0.4-1.3g/100mL。含量越高,通常酱油的质量等级也相应越高,滋味越鲜美。但上述报道显示,江苏省消保委比较试验中发现,4款酱油氨基酸态氮含量不达标,其中,宿迁市某厂生产的红烧老抽,氨基酸态氮含量仅为0.01g/100ml,全氮为0.07g/100ml。这意味着该款产品不仅达不到我国酿造酱油的最低标准要求,甚至不能称为酱油。

本报记者走访济南部分农贸市场和超市,发现类似的酱油,价格相差悬殊。以150ml的酱油为例,便宜的产品每瓶只需2.5元,而有些则需要一百多元,为什么差距如此大?

在齐鲁工业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于功明教授看来,酿造酱油是指以大豆 (饼粕)、小麦(麸皮)等为原料,经微生物发酵而成;配制酱油是指以酿造酱油为主体,与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液、食品添加剂等配制而成。长期以来,国家允许以酿造酱油为主体,用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液、食品添加剂等配制酱油。按照国家标准,在一瓶配制酱油里,酿造酱油和酿造醋的比例不得少于50%。

谈到悬殊的价格,王兆芹提到两点:第一,纯粮食酿造的酱油,氨基酸是需要发酵而来,酱油酿造需要近20道工序;从投料到成熟至少需要6个月的时间。相比之下,配制酱油只需8至10个小时就能制作完成;第二,黄豆、小麦等是酱油酿造的主原料,参考今年黄豆和麸皮的价格可以发现,原料的成本不低;同时,酱油酿造期间,至少需要烧近万元的煤炭,另外还要耗电和支付人工的费用。这些都是成本开支。

长期以来,配制酱油一直是行业争议的焦点。

作为济南市第十五届人大代表,早在2012年,王兆芹就提出建议,国家应取消酱油醋配兑标准,矛头对准了之前受到国家标准保护的配置酱油。

在她看来,长期以来,配制酱油的原料――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液,在酸水解过程中会生成二类致癌物质三氯丙醇。在1994年召开的全国酸水解植物蛋白液的调整研讨会上,亦曾提出中国酱油工业要“以粮食为原料,经过微生物酿造,为广大消费者提供货真价实的酿造产品”的发展方向。但并没有明确规定不允许将酸水解蛋白液投入生产,只是要求其“符合标准”。到了2001年,我国国内曾掀起酱油酿造、配制之争,当时的矛头也是对准了三氯丙醇。

对王兆芹来说,她的建议已经得到了圆满答复。前不久,国家卫健委和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发布了27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其中,《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酱油》将配制酱油从国标中移除。专家认为,新国标将带来酿造行业的洗牌,一方面,它保护了酿造酱油、酿造食醋等坚守传统酿造工艺的企业,不会担心“劣币驱逐良币”;另一方面,那些以生产配置酱油、食醋为主的中小型调味品企业,新国标将倒逼这类企业进行生产设备及技术改革方面的升级。

在竞争激烈的调味品市场,选择“只做纯粮酿造”,意味着选择了一条成本高、利润低的经营道路。但新国标的出台,是对居易等传统酿造企业最好的回馈。

如何鉴别“李鬼”酱油?专家给出了简单两招:首先,通过瓶身标签辨别。若标签上酿造工艺处写的是“高盐稀态”,酿造时间相对较长,而如果写的是“低盐固态”或者“无盐固态”的酱油,则可能是人工高温加热快速发酵而成,质量欠佳;其次,标签上“氨基酸态氮”的含量也很重要。它的含量越高,鲜味越浓,质量越好。(科技日报济南10月22日电)

加载更多>>
责任编辑:华凌
深圳:“全科医生疫苗处方”试点落地&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