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巅峰使命”珠峰科考:寻找加布拉化石点

2023-05-23 09:49:28 来源: 央视新闻客户端 作者:

寻找珠峰地区的古生物化石,是2023“巅峰使命”珠峰科考的重点任务之一。从今年5月开始,古生物考察小组走进卓奥友峰和珠峰等重要化石点,希望能找到西藏云杉等珍贵的动植物化石。同时,他们还有一个心愿,就是找到第一次青藏科考老科学家们留下的悬念“加布拉化石点”。到底有没有找到,来看总台记者的跟踪记录。卓奥友峰位于喜马拉雅山脉,海拔8201米,在全世界高峰中海拔排在第六,这里也是动植物化石的宝藏之地。加布拉化石点到底在哪里呢?

总台记者 陈琴:现在我们就是在卓奥友峰的山脚下,那今天我们要跟随我们第二次青藏科考的古生物队在这里采集一些这个样品。我们可以看见其实山上这里已经还有很多这个冰柱,这里海拔是在5200多米,天气还是非常冷。

古生物考察小组由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古生态研究组和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科研人员组成。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研究员 苏涛:我们现在的话就是采了这个表土样,可以在这个光学显微镜,还有扫描电镜下面,看到它的这个一些形态,进行孢粉鉴定,从而确定我们极高海拔这些孢粉组合它是什么植物类群。

尽管已经立夏,卓奥友峰下依然冰天雪地,瑟瑟发抖。冰川运动形成大量的冰碛物,覆盖着化石层,这是寻找化石的最大难题。一个小时过去了,化石不见踪影。苏涛和队友们沿途仔细观察,终于在一处河滩停了下来。

总台记者 陈琴:这里的海拔是在5000米左右,你看到它是融水这样的一个形成了特别大的河滩地带。其实在第一次青藏科考的时候,有老科学家提出,在这里有一个加布拉的地层,但是在随后的科学考察,它的分布情况其实不是很清楚的。那么在今年的科考当中,我们有古生物的科考队,专门会在这里来寻找加布拉地层。

兵分两路,大家气喘吁吁地翻山越岭,石头,还是石头。累得不行,只能简单地吃个路餐,好在我们带了牛肉饼和甜茶,这算是科考路上的“豪华大餐”了。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研究员 苏涛:有两个可能,一个可能的话就是我们现在还没有找到他们一次科考当时的层位,第二个可能就是现在已经过了60年了,因为冰川活动它是很快的,也许就是冰川活动已经把这套地层给覆盖掉了,我们不会放过任何一丝蛛丝马迹,继续找。

1973年开始的第一次青藏科考,来自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的徐仁等老一辈科学家在卓奥友峰北坡一个叫加布拉的地方,找到西藏云杉的球果化石。但因为当时条件有限,再没有后续的调查研究,这个化石点消散在历史的长河里,成为第二次青藏科考古生物组接续调查的重点线索。

虽然一时没有找到加布拉,科考队员决定去附近的绒辖乡看看,寻找一下现生的西藏云杉,并展开植物调查。

一路向下,冷杉、云杉、铁杉,还有美丽的报春花,令人心旷神怡,又信心大增。

记者:西藏云杉的海拔是多少?

苏涛:大概是3700到4000。我们找到5300的话这个化石点的海拔。现生的云杉的话,它海拔是没有那么高的,最高可能就是4200左右。

记者:这说明什么了?现生没有这么高,但化石点这么高。

苏涛:就是喜马拉雅经过了进一步抬升,再加上环境变化,就导致了我们化石点,就没有这些植物类群了。

2亿多年前,青藏高原还是一片美丽的特提斯洋,大约在6500万年前,青藏高原开始隆起。所以,动植物化石也是研究高原隆起的重要证据。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研究员 苏涛:每一种植物它分布都有一定的海拔的限制。如果找到一些植物组合,我们就可以来做对比,那么我们就可以推测当时的环境是怎么样的。

首次发现脊椎动物鱼鳍化石

那么,卓奥友峰北坡的加布拉化石点到底在哪里,能找到吗?

就在从定日县绒辖乡返回的路上,一片不很起眼的粉砂岩出现在科考队员刘佳眼前,因为采集表土样,他爬上了海拔5000米、十分陡峭的山坡,轻轻刨开,里面竟然出现了植物化石。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研究员 苏涛:它这里面就有一片被子植物的叶子。看中间这个主脉,非常清楚。它是一个全缘叶,叶子边缘没有锯齿。重大发现,重大发现,旗开得胜。好,我们把它包起来。

虽然只是一片叶子,但科考队员们如获至宝。这片高30米的湖相沉积里,说不定还有宝贝。

攀附在陡峭的悬崖上,科考队员不停地发现着。柏科、莎草科种子、水生植物等化石,一件件露出来。尤其是找到了云杉属的针叶。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研究员 苏涛:一次科考队员他们是发现了不少的植物化石,比如说像云杉的球果,当然今天我们没有找到球果,但是我们找到了云杉的这个针叶,还有其它的植物化石。

慢慢地,一些白色的螺类动物化石露出来。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研究员 王维:这个地层其实是在水下形成的,可能是一个湖泊,这个是一些柏树的枝条。这个湖泊里面的泥沙非常细腻,所以可以把这些植物甚至是一些动物的精细结构都保存了下来。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了,突然,一对精美的鱼鳍化石,穿越而来。这对科考队员们来讲,是第二个重大惊喜。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研究员 王维:今天我们找到了这样一个有齿状结构的,这个可能是一个鱼的鳍条,这个也是一个突破。这个可能是第一件,这个地层里的脊椎动物的化石,如果它是一个鳍条的话,这条鱼可能有二三十厘米大。

功夫不负有心人,历经50年,传承青藏科考精神,卓奥友峰北坡的加布拉化石点终于再次浮出水面,重露真容。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研究员 苏涛: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找到了这个层位,然后采集到了很多的植物化石,当然还有一些动物化石了。在我们那个显微镜下面看它一些细节的形态,那么我们再根据和现生的植物标本进行对比,那么我们就可以进一步鉴定确定它们是什么类群。

从第一次青藏科考到第二次青藏科考,其实接续的不只是加布拉化石点,还有世界屋脊上的“古海巨龙”——喜马拉雅鱼龙,在上个世纪50年代珠峰地区被发现后,时隔半个多世纪再现真容。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研究员 王维:那个是三叠纪时期,在更早的时候,西藏这个地方是一片汪洋,所以更是一种极致的沧海桑田的变化。

接下来,科考队员希望通过采集的岩石样品中的锆石来测定加布拉化石点的绝对地质年代,进一步展开研究。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研究员 苏涛:那么我们也希望就是通过从古生物的角度来认识我们整个的这个珠峰地区它的一个生物多样性的演化历史,还有就是它的环境是怎么变化的。

(总台记者 陈琴 扎旺 强久 陈福军)

责任编辑: 李梦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