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法律 看伦理 顾民意——韩国互联网治理的历程与启示

2017-12-06 09:12:17 来源: 科技日报-中国科技网 作者: 邰举

本报驻韩国记者 邰举

11月初,韩国检察院紧急逮捕了历任保守政府国家安保室长和国防部长的军界元老金宽镇,原因是金涉嫌2010年至2012年期间指示军方网络部队影响舆情,干涉政治进程。

这一事件不仅凸显出韩国政府对互联网力量的警觉,也再次唤起世人对互联网治理的思考——

IT强国网络发达管控复杂

经过近30年的发展,韩国已成功打造了全球最发达的互联网基础设施之一,无线宽带普及率在2011年超过100%,早已实现3G/4G网络全境覆盖,86%的韩国人使用4G服务,宽带网速连续多年蝉联全球第一。

一直以来,即便是在严密的保护政策以及复杂的信息安全体系之下,韩国个人隐私受到侵害的问题仍不断发生,网络犯罪率不断增加,对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带来了严重影响。

特别是,随着大型互联网公司的崛起、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的进步,数据流动和共享速度加快。但数据的控制权更多地掌控在商业企业或者个人手里。政府接触和影响数据的能力受到了更大的限制和质疑。围绕这一趋势的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正在成为衡量政府治理能力的新标杆。

网络治理需看伦理更靠法律

韩国的互联网治理体系带有领先和探索意味,既体现出伦理道德等传统的影响,也体现出现代社会强烈的法制观念。

互联网和社交软件发展初期,网络秩序乱象成为主要挑战。韩国在1995年成立了信息通信伦理委员会,由政府和法律、伦理等社会各界人士组成,授权伦理委员会对网络上传播的内容进行监察,对网络上的意见纷争提供仲裁,关闭或屏蔽不良网站,提起刑事诉讼等。2000年,韩国警察厅成立网络犯罪应对中心,集中处理打击网络犯罪相关业务,提升警方网络犯罪打击能力。2008年,韩国设立了广播通信审议委员会,取代原先的信息通信伦理委员会,统筹管理全国各类机构和个人发布的内容,同时加大了网络审查力度。2010年,韩国国防部组建了情报本部下属的网络司令部。此外,韩国还建立了大量的投诉、辅导渠道,方便民众监督网上信息,提升民众对非法信息的鉴别力。

在网络安全立法方面,韩国处于全球前列。1995年,韩国率先推出了有关个人隐私信息保护的法律,经过不断补充完善,2015年修订为《个人信息保护法》。期间,韩国还有《电子通信基本法》《国家信息化基本法》《位置信息保护法》等法律法规,达数十部之多。完备的立法体系不仅满足了互联网发展对法律的需求,而且通过不断的修订、合并和废止,适应网络社会发展。

兼顾网民利益才能提升治理力

韩国政府对个人信息和言论自由等民众核心关切的认识,有一个逐渐加深的过程,不断调整政策响应民众诉求,在这个过程中实现了互联网管制水平的提升。“网络实名制”和“用户逃离”是两次标志性事件,对塑造当前网络有序发展的局面影响深远。

韩国曾经是全球第一个实施“网络实名制”的国家。2007年开始,立法要求每天访问人数超过30万的35家主要网站,需要网民用真实姓名和身份证号注册并通过验证后,才能发帖和跟帖。在强制实施过程中,用户信息泄露的事件不断发生,政府最终在2012年宣布启动“个人信息保护综合对策”,同时宣布分阶段废除网络实名制。

“用户逃离”事件涉及到另一个范畴的个人信息保护问题。

KAKAOTALK是韩国的“国民”聊天软件,装机量超过九成。2014年6月,韩国检方持搜查证调阅KAK该软件用户的聊天记录,共收集调查对象和相关民众近3000人的对话记录。随后,政府又出台了加强监管措施,大批用户开始“逃离”KAKAOTALK应用,使提供服务的daum公司股价暴跌了16%。

反思韩国政府的做法,由于没能缓解民众对个人信息泄露的忧虑,不仅没有达到引导网上言论的目的,反而有可能失去社交软件内容的话语权,也给韩国本土企业的发展造成了冲击。

今年5月,韩国政府宣布其个人信息保护管理体系(PIMS)已得到ISO、ITU等国际组织认可。这是韩国政府打造的信息安全认证体系,涵盖个人信息处理全过程,要求搜集韩国民众个人信息的企业和机构,在搜集和处理信息的每一个步骤、每一个条目,均能符合相应的处理标准,包括如何储存、储存期限、如何加密、如何使用等。2000年以来,韩国PIMS已经吸引韩国100多家企业和机构获得其认证。

目前英国标准协会的BS10012处于PIMS认证的主流位置,但韩国的实践已经展示了建立具有本国特色的个人信息保护体系的可行性。韩国的一些做法,值得我国蓬勃发展的信息产业去学习。(科技日报首尔12月4日电)

责任编辑: 韩凤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