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报告显示:科研领域依然男女不平等

2020-03-07 15:45:32 来源: 科技日报 作者: 崔爽

科技日报记者 崔爽

性别如何影响科研人员的研究是一个由来已久的话题,三八国际妇女节将近,爱思唯尔发布了一份相关领域最新报告:《从性别角度看科研人员的研究生涯》。

报告显示,虽然参与科学研究的女性人数在增加,但在论文发表量、引用量、获得资助、合作和认可程度方面,男性和女性科研人员之间不平等的现象依然存在。

报告考察了欧盟和全球15个国家 在26个科研领域男女科学家的科研参与程度、职业发展和认可程度。该分析基于爱思唯尔Scopus的数据,并结合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在研究问题、研究方法和数据分析方面所提供的建议。

研究发现,男性和女性科学家在科研参与程度上的总体差距正在缩小。同1999年至2003年的数据相比,2014年至2018年间几乎所有该研究讨论地区的每100名男性科研人员对应的女性科研人员的数量都增加了约20人。

然而,报告也发现,在不同地域和学科中依然存在不平等的现象。


报告的重要发现

《从性别角度看科研人员的研究生涯》报告主要阐述了以下发现:

•在所有科研论文作者中,女性科研人员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在该研究讨论的所有国家和地区中,除了阿根廷在2014年至2018年间有51%的科研论文作者为女性外,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男性科研论文作者的数量都超过女性。其中日本女性作者占比最低,在2014年至2018年间仅为15%。

•在职业生涯早期和生命与健康科学领域,女性作者的比例最高。值得注意的是,在护理和心理学领域,女性科研论文作者占大多数。

•在发表文章方面有较深资历的作者中,男性的表现较为突出,包括物理和化学相关的所有学科领域,或作为最后作者和通讯作者。

•总体而言,男性的科研足迹更广泛:他们在国际上发表的论文数量、获得的资助和申请的专利均多于女性。

•平均而言,男性作为第一作者的论文引用影响力高于女性。

•男性和女性科研人员都倾向于与同性别的研究者合作。

•在所有的学科领域和地域中,男性往往比女性有更多的合著者,并且这一差距随着作者发表论文资历的增长而增大。

•科研人员对性别在科研界影响的看法很大程度上受以下因素影响:他们对学术体系公平程度以及对性别多样化重要性的看法。

与此同时,3月6日,爱思唯尔宣布成立包容性和多样性咨询委员会,致力于促进学术研究中性别多样性和包容性方面的积极变化、推动科研领域性别平等。爱思唯尔首席执行官Kumsal Bayazit和《柳叶刀》主编Richard Horton共同担任该咨询委员会的主席。

创始成员共11位,其中包括中国科学家、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教授颜宁。

谈到性别报告和包容性与多样性咨询委员会的成立,爱思唯尔首席执行官Kumsal Bayazit 表示:“近几十年来,科研领域的性别均衡取得了重要进展,从我们的报告中可以看到,全球女性科研人员正在改变性别差距现状,这令人感到欣喜。然而,我们新近的发现也表明性别不平等现象持续存在,因此我们需要做更多的工作来解决科研领域中的多样性和包容性等问题。这个问题没有单一的解决方案,我们需要科研生态系统的各个部分共同努力,推动持久的变化。”


责任编辑: 陈可轩